开心激情电影

    1. <form id=REURtuYJD><nobr id=REURtuYJD></nobr></form>
      <address id=REURtuYJD><nobr id=REURtuYJD><nobr id=REURtuYJD></nobr></nobr></address>

      隨風一起流浪 发表于 2009-2-26 04:48:30

      [原創]風把石頭吹成了沙——馬可·奧勒留《沈思錄》讀後感悟

        《沈思錄》是古羅馬唯一一位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所著,是一本自己與自己的十二卷對話,是一本寫給自己的書。
        作爲一個皇帝,他在處理完國事,沒有象別的帝王那樣窮奢極欲,在情色之中放蕩,在歌舞升平的假象中陶醉,也沒有象秦始皇那樣爲了永世富貴而求長生不老,而是用閑暇的時間,甚至是在征戰不停的峥嵘歲月裏完成了這本書的寫作。他象一個普通人那樣看待自己的生命,象一個平凡的人那樣去思考人生的意義。
        作爲一個皇帝能夠從一個思想者的角度去看待人生,思索生活的意義是很難得的。單從書的內容看,它確有許多在今天看來依然還能閃耀光芒的思想亮點,對我來說感悟很深,許多啓發隨手就記錄在書的留白處,在一讀再讀之中,不斷地發現了許多重大問題上我和他的相通之處,從某種角度看,任何想冷靜而達觀地生活的人都可以從這裏找到思想的依據。
        據我閱讀之後的觀感,第一重要的是無論在什麽境況下都讓自己平靜而坦蕩地去看待有限的人生。那些人生中遇到的困苦、煩擾、貧病、痛苦、喜怒哀樂其實不過是參天大樹上的一些繁枝蓐葉罷了。所有困惑人心的問題都困擾著所有的人,無論他是富貴的還是貧賤的,在這一點上奧勒留只是提純了這些問題,並用自己的思考給出了答案,在今天依然是令人信服而有價值的。
        人具備的品質在今天探討的少了。我們的許多優良品質在家族的傳承中慢慢地被進步社會的物欲沖刷了,在現代的社會中關于優良品質的討論已經僅限于某些做人的基本道德了。那些更爲深廣的優秀品質已經成爲書本中所記載的標本了。放眼看去芸芸衆生都在爲名利奔走,都在爲現世的享受在忙碌。不要把人想得多麽的偉大和高貴,不是每個人都會去遵循古老的道德約束,所以我們有法。但日常生活中的人卻又卑瑣地繞過法而踐踏道德。除了汙穢不堪的享樂外,誰還在意品行的修養?具有實質的物體容易得到追捧,而沒有具體形式的思想人們不一定會看見。美德的形成是長期的,況且清苦修爲的堅持並非人人都能做得到。
        一個人具有好的品質不僅要使行爲高貴,而且要使動機純正,不僅要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還要付諸行動。一個人的思想是他內心最直接的反應,“觀其行聽其言”便可知道。面對人或事,你在一閃念間的那個念頭才是你最本質的本性,試問過自己嗎?但最終對待這些人和事,往往被各種虛飾的表象所掩蓋,也就是很多時候都會刻意地把自己隱藏了。大多數時候本性可以決定一個人的行爲,但在重大的事情上有時也不免會昏頭,所以決策時還是要仔細思考一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爲准則和判斷是非的能力。但就是這樣的一種能力在最後的關頭裏往往都不能堅守。人啊,你的內心是何其複雜?
        讓高貴的品質充盈胸中,讓睿智的言行常在左右,這應該是人生修養的一個准則。
        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中,做一個具有“真性情”的人很難。要堅持一種美好的品質不容易,一生很長,這中間的誘惑很多,如果不慎誤入了歧途,幸福就也遠離。古人說讀書的人都很失意,這話其實不錯的,讀書的人都有自己的行爲准則,堅持了自己的原則當然要失意的。不光是讀書的人,只要他是個有思想有血性的人,堅持了自己的原則那他一定會失意的。但人的本質是相同的,抛開了身份、地位等外在的裝扮,大家都一樣。被討好的人如果剝去了社會給予的外衣和一介平民是沒有區別的。討好的人和被討好的人都爲人所不恥。眼見著阿谀之事,耳聽著奉承之聲,我喜歡靜默不語是有原因的。富貴尊榮又如何?到頭來都是黃梁夢一場,有思想的人是最後的尊者。
        許多人往往將自己的聲名看的很重,卻沒想到即使是自己的親人,三代之後便已淪爲雲煙。還有誰會記得?長久的名聲是靠生命的力量支撐的,一時的聲名只是浮光罷了。所以不慕虛榮是曆來有德之士所推崇的。
        權利者與庶民的平等自古就不是真實的。權利者的表面文章看怎麽去做,會不會做。正因爲這樣權利者索性懶得去做甯願高高在上。這也是我們常看到的,在高于我們級別的上流人那裏是相當缺乏的平等觀。沒有了平等當然缺乏同情心。沒有同情心他便不能看到下面的疾苦悲情,官傲吏橫便成了一種常態,富貴顯要缺少愛心便也正常。
        不要輕易對別人進行評價,特別是加進了自己主觀的感情色彩,那不僅不是真實的,而且對自己也是有損害的。如今是非善惡越來越難判斷了,人們追求的更多的是以權錢爲代表的富足,考慮事情的角度也更多了實用的功利目的。當你評價一個人時,自己有想過和他是否一樣呢?不要自認爲比別人好,也不要貶低別人。不要誇大任何物體。最初的也許才是最真實的。最本質的往往最簡單。不懂謙卑的人,得勢時容易輕視甚至蔑視別人,失勢時卻成了喪家犬,還怪別人“人走茶涼”。做人的心態要平和,得意才能不驕縱,失意也就不會頹喪。
        “經驗主義”還是很普遍的,無論在察人觀事上多數人還是習慣憑經驗去決斷,于事可能無益但也不會招致太多損失,但對人就有可能毀其一生了。絕大多數人還是喜歡憑個人感情色彩去觀察外界的事物,缺乏的是一種純淨的眼光。因爲看待事物的眼光不同,我們的理解便有很大的差異。換一種眼光和心態,讓自己也能活得輕松。
        榮譽的獲得未必都是名勝言順的,此中奧妙大家都知道。“胡蘿蔔”是分等級的,一般人是不可能得到那根最粗最大的。今生通達富貴,未必勤勞就能得到。今生心憂神煩,求神拜佛也不會真的解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恰當地審視自己的處境,對周圍人事有個正確地認知,知足常樂便不會是虛言。不要挑剔所處的環境,挑三揀四並不能給自己帶來好處,反而容易身心疲憊。如果需要改變就下決心去做而不只是說。在得和失之間還是要有平常心。精神的愉悅大于身體的享受。活著累但不會覺得苦。
        平凡的生活每天都是相似的,如何避免千篇一律帶來的厭倦呢?只有思考,不斷地思考,那每一天都會有所發現,那思想的不同所帶來的歡愉和痛苦,至少會讓自己有個不一樣的人生。“說”並不能有序地表達自己的思考,而“寫”是心靈的一種觀照和自省,可以將自我看得更透徹更明晰。未必名家就有名作,名作亦未必爲名家所寫,要分析,要用自己的思考去權衡分析。如果能將點滴的感悟和片斷的思想記錄下來,那必將是一顆厚重飽滿的麥穗。
        人每天的存在都是活在現在中,昨天或更早的時間裏能記多少?明天或更久的時間裏能想什麽?把現在活好就行。昨天已不可追,明天還遙不可及,現在才是真實的,有意義的。時不我待,做自己想做的事,在生命不停地逝去時,使自己保持思考的能力,不致在昏聩的年月中成爲別人的累贅。我們今天所看重的,他年之後能值幾何?痛苦和快樂的分界並不難把握,既然人是一種速朽的動物,又有何必要頹廢自己?回頭去看經曆的一些事情,其實那都沒什麽大不了的,快樂還是人生的主要部分。不求名利不求富貴,所有身外之物便不重要,不想虛幻之事,沒有私心雜念,過自己的生活,人生簡單明了。真誠和正直是在漫長人生中快樂平和生活的一個支點。生活的好不好與內心的安甯有關,而與貧富無關。
        當你的朋友抱怨時,讓他的抱怨和沖動恢複冷靜,其實不難,只是看你當下對他說了什麽!責怪並不能解決問題,抱怨更是傷人害已。想法解決問題才是要務。事情總是有一個過程,煩惱由心生,並不能有助于它的解決。
        揣摩別人心思的人自己也活得累,這是奴才。不要去揣摩別人話語中的意思,最好是左耳進右耳出,不然很累。那些心存嫉妒的人是會這樣不停地折磨自己。
        關心與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的情感。現代人總是因種種理由而缺乏這種感情的交流。父母妻子兒女兄弟姐妹都不及客戶的交流朋友的來往重要。所謂緊迫事務其實都是一種推托。真誠地愛孩子,但愛的尺度並不好把握。孩子的未來是你今天努力的動力和明天的結果。有一個賢良的妻子男人就會幸福。深情體現在遠隔千山萬水時的想念,你想誰?誰又會想著你?
        一個人不容易放棄已得的享受,這應該是貪欲的來源。如果沒有占有的欲望,得到也就會有節制地享受,失卻也就不會可惜。對身外之物的渴求越少,越接近人的本質。甯靜的內心才能夠體會幸福的含義。欲念越多,越和自己糾纏不清。星漢燦爛,亘古依然。不要以爲自己能夠長存于世——凡身肉體能保持多少年的肉體呢?在有限的時間裏,你能做什麽呢?追求現世的物質滿足,最終會得到幸福嗎?燈紅酒綠,浮泛一生,沒有未來,最後只能精疲力盡。不要徒具華麗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本性成爲一個忙碌的空殼。因爲命運是公平的,時間是最後的裁判。人生的舞台最後都是由新生者領舞。
        幸福來自對生活的悟性。對生活本質的參透,看的愈深,活的也就愈自在。事物本身是沒有記憶的,它的存在和消失只是時間的記憶而已。所以凡事是可以不必在意的,這樣能夠生活的更輕松些。按照自然來生活,不需要強求,今日生明日死,何必將自己的未來系于遙不可及的幻想?這餐只夠吃面又何必裝大款?他日可豪飲也不必裝窮酸。錦衣玉食和粗茶淡飯,一樣可以將日子過得安康幸福。
        無欲無求,盡自己所能,讓自己幸福。
        無知而無畏是因爲不辨善惡。不要用自己的知識和無知者爭論,有時笑看他們毫無邏輯並且大言不慚的表述,是一種寬宏的美德,從他們啰嗦的話語中學會一種明智。無謂的爭論並不能獲取知識,也不能使自己的才智長半分。浪費口舌的爭辯也是徒勞無益的。何況很多時候爭辯的雙方不過是爲些蠅頭小利或者無關緊要的事。
        胸襟開闊光明磊落爲人隨和,相信大多數人的品性是好的,這樣會使自己減少不必要的防範之心,生活應當更輕松才能活得更自在。
        所有可用來描繪事物的言詞都因美麗而能誘惑人心。許多事物本來平常的很,但因言詞的華麗包裝而迷惑了雙眼。保持潔淨的雙眼和明晰的大腦不容易。即使聰明的人也可能因一時不慎而落入這種圈套。
        人總是喜歡遠處的物事,近在咫尺的人事卻因種種原因而被掩藏。人更願意去贊美那遙遠的風景,而不在意自己腳下的風景。人們總是對遠方的人和事表現出更多的善良、公正和好感,而對身邊熟悉的人和事産生更多的是打壓、攻讦和毀譽。自古多少人事的成敗最終都是斷送在身邊的小人身上。生活的實際未必符合理想的狀態,適應面對的一切,調整內心的法則,才能甯靜地生活。不爲外物所累,得失之間自然能夠平衡。
        陽光不會因陰霾的阻隔而消失,內心持有的力量也不會因別人一時的遮斷而消失。將道德的光輝發揚,不要輕易地改變。我們的內心中都隱有一種高貴的品質。有的人讓它顯現出來,有的人則丟失了。思想決定人的差異。你倍感珍惜的,也許別人視爲糞土,只有生命才是高貴而可珍惜的。放棄了生命,一切有價的事物對你又有何用?
        我想人生還是應該有一個自己的目標,渾渾噩噩的生活最後是要被時間的沙砬給掩埋了。腳踏實地接近自己的目標,不要讓虛幻的幻想來代替行進的步履。“走一步看一步”是有道理的,不要制訂過多的計劃,因爲計劃沒有變化快,將來的定數是可變的,想的太多徒增煩憂。“抽刀斷水水更流”愁什麽呢?日積月累的結果自己也就完了,還煩惱什麽?許多人往往毀在精神的痛苦上。如果沒有目標,人們會很快陷入一種被吞噬的感覺中,于是會盡量用身體的享受來彌補。享樂主義是一種沈淪。達成一個目標是行事的鎮靜。人有大量的私心雜念,但多半不會有太多的意義,如果摒棄它們,自己就可以活得簡單些,快樂些。
        人的一生就是由時間的分秒組成的,命運使它成爲一粒浮砂,隨著波濤沈浮,即抗爭不了,也無從擺脫。
        任何人都逃脫不了過客的命運。無論他的身份是什麽,他只不過是社會生活的一個點,他生的時候記住他的人是很少的一部分人,而死後,他將在活著的人的記憶中迅速退卻,沒有人可以長生不老,也沒有人可以長久存在在別人的記憶中。典籍中記載的不過是個人名,他活生生的本性還是沒人知道。況且記住的人名也未必就是原來的那個他。不要爲生前身後名而煩惱,你所做的就是按自己的本性生活。你就是一個人,掉落在人群中也沒什麽特殊,並不能引起別人特別的矚目。過客的命運注定如風沙飄過而不留痕迹。
        時間是無始無終的,人生是有限的。如何能夠在短暫的生命中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呢?世上事有什麽值得留戀的呢?一呼一吸之間,大地上有多少人和物已歸于無了。
        每一次看到熟悉的人離去,都會有一種人生苦短的感歎。還有什麽比生命更珍貴的呢?而珍貴的生命有價值的思想又是多麽難能可貴呢?爲什麽不好好活呢?在死亡面前,高貴和卑下沒有不同,幸福和痛苦也沒有意義,平靜地接受一一切,安排一切。這是命定的結局,是一種形式的轉換,你曾珍惜的已不再重要,你曾揮霍的便忽顯珍貴。接受命運的安排,完成生命的旅程。
        風把石頭吹成了沙,沙又把綠洲掩埋了,它們的變化是時間的變化,它們埋怨有用嗎?一百年、一千年後,我們在哪裏?
        當你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原來的事物,會發現那不過是一粒彈丸。或許輕輕一彈它就不見了。生命原本就是輕若鴻毛啊。
        平靜地對待你看到的每件事物。善待周圍的每件事物,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它都會有不一樣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恰恰是帶給自己快樂的源泉。
        沒有永恒之物,求長生固然可笑,害怕死亡亦是可笑。把死亡看成自然的一部分,便沒有什麽可怕的。知天命而察已運,得真知也!記憶與遺忘都會有終點。面對自然規律誰能阻止?既然阻止不了又何必亂我心神?坦然面對,含笑而去。世界永遠是新的,所有老的、舊的都在依著順序慢慢離開。用自己謙誠的心去關照自己的生命,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活力和樸素的清靜。
        世事洞察便豁達,人心了然便開懷。生前身後事堙沒荒草間,惟天地日月光耀不減。其他的一切不過是死灰和煙塵。象作者一樣,他所征服的疆土還剩多少?他的子孫還握有權利的重劍嗎?他的人民又會在哪裏?他做的豐功偉績都不如這麽一本《沈思錄》。我們讀它,讓我們看到思想的力量和思想的永恒。
        我以爲本書是建立在生命最後的時光的角度來看待生命的意義及其顼細品質的書。漫漫人生路,需要經曆的事太多,能夠被我們記憶的事其實大多也無關緊要。把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後關頭,回頭去看自己所經曆的,除了寬容和諒解,我們還能做什麽?當你以一個即亡者的心靈和眼睛來重新審視這個世界時,會發現許多事其實沒什麽大不了,許多做過的事也沒必要或者說不必要。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短暫人生何必煩惱?我們應該追求理想的生活狀態:恬淡、自足、安甯、靜谧。

      隨風一起流浪 发表于 2009-2-26 04:48:59

      原創舊帖寫于2008-7-26

      隨風一起流浪 发表于 2009-2-26 04:50:11

      如果沒有看過原著的,希望本篇能夠給你一個啓示!
      有機會讀讀原著絕對會對自己的人生有一種助益!

      塵即冰封的愛 发表于 2009-3-3 01:23:43

      恬淡、自足、安甯、靜谧。

      有幾人能做到呢

      隨風一起流浪 发表于 2009-6-10 04:43:38


      活著無非就是功名利祿,每天忙忙碌碌到頭來能剩什麽呢?
      當你把人生都想透,還有什麽能夠爲難的呢?
      人活著就是不要被虛名所累!
      這也就是至柔則至剛的道理!

      本帖有幾人認真地看過呢?!

      虎嘯龍吟 发表于 2009-3-9 02:12:31

      哇,不是吧,这么长? 还要思考,今晚怎么看得完?

      隨風一起流浪 发表于 2009-6-6 17:48:44

      又重讀一遍,感覺依然!

      曉蝶莊夢 发表于 2009-6-8 17:00:37

      坦蕩的面對人生的價值

      隨風一起流浪 发表于 2009-6-10 04:45:23

      這本書我真是做到“讀破”——四遍啊,直至全書解體成爲八個部分!不是書的質量不好!

      曉蝶莊夢 发表于 2009-6-10 07:24:34

      楼主 厉害啊 你是不是喜欢吃书啊

      七匹狼 发表于 2009-6-17 08:42:29

      “讀書破萬卷”就是這樣的?

      曉蝶莊夢 发表于 2009-6-17 16:43:25

      以下是引用隨風一起流浪在2009-6-9 20:45:23的发言:
      這本書我真是做到“讀破”——四遍啊,直至全書解體成爲八個部分!不是書的質量不好!

      你在吃書嗎

      水晶鞋的預言 发表于 2009-6-17 18:32:27

      恩不錯

      聆聽海浪聲音 发表于 2009-6-18 03:37:31

      風把石頭吹成了沙

      隨風一起流浪 发表于 2009-6-18 03:45:59

      以下是引用曉蝶莊夢在2009-6-17 8:43:25的发言:

      你在吃書嗎



      吃書是正常的!學無止境,多讀書有好處!

      曉蝶莊夢 发表于 2009-6-18 16:24:39

      一個人具有好的品質不僅要使行爲高貴,而且要使動機純正,

      鹫峰山 发表于 2009-6-23 17:02:03

      我知道了
      基本上在中國的和尚==西方的哲學家,
      呵呵,誇張了點,但他們的基本看法還是相同的

      警察 发表于 2011-11-10 17:29:36

      這裏很少有思童的影子,
      思童哪去了呀?
      天天在忙什麽?

      孩她爹 发表于 2011-12-20 20:12:53

      沒有看過。

      俺是保定地 发表于 2016-8-30 23:18:24

      好幾年過去了,都不知道樓主爲什麽生氣,
      會爲什麽生氣?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創]風把石頭吹成了沙——馬可·奧勒留《沈思錄》讀後感悟

      HoME开心激情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