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民俗——芒種吃什麽?
二十四節氣民俗——芒種吃什麽?今年6月6日爲芒種。芒種,是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75°時爲芒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芒種”。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于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所以,“芒種”也稱爲“忙種”“忙著種”,是農民朋友的播種、下地最爲繁忙的時機。
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芒种是很忙的节气。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莳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从以上农事可以看出,到芒种节,我国从南到北都在忙种了,农忙季节已经进入高潮。
“四月芒种麦在前,五月芒种麦在后”,这是说华北地区4月芒种,小麦就成熟了,而5月芒种麦子还未成熟,这是为什么呢?这和前边讲过的“二月清明桃花开,三月清明定不开”一样,都是因为阴历算法造成的。按阴历计算,一年实际上是354或355天。这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天数要少10-11天,因此必须三年一闰(有时是两年一闰),补充所短的天数。闰月时,节气不是提前就是推后,因而芒种有时在4月,有时在5月。我国农民深知4月芒种由于打春早,节气推前,所以种庄稼就种得早,要种在芒种前,6月芒种,就把庄稼种在节气之后,这是一种“死节气、活办法”的科学种植方法。
“芒种糜子急种谷”,糜子是一种生长期最短的禾本科植物,早熟品种80天可以成熟,即使晚熟品种,也不超过100天就能成熟。它是大秋作物最后播种的庄稼。所以华北地区遇到天早无雨,其它作物误了节气时,多用它来弥补,同样能获得好收成。在正常的情况下,芒种种糜子时,种谷也可以成熟,但谷子比糜子生长期长,有可能遭受冻害,因此说“芒种糜子急种谷”。
芒種節氣民俗
芒種送花神
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但从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千旄旌幢”中”千”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杆顶端缀有牦牛尾的旗,旌与旄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它由五彩折羽装饰,幢的形状为伞状。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資料圖片)
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中醫養生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楊力教授提示我們,芒種節氣的最佳時令飲食是:桑椹。
桑椹,又名桑果,早在兩千多年前,桑椹就已是皇帝禦用的補品。成熟的桑椹味甜汁多,酸甜適口,又被稱爲“民間聖果”。
中醫學認爲,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肝益腎、生津潤腸、烏發明目等功效,主治陰血不足而致的頭暈目眩、耳鳴心悸、煩躁失眠、腰膝酸軟、須發早白、消渴口幹、大便幹結等症。桑椹入胃,能補充胃液的缺乏,促進胃液的消化,入腸能促進腸液分泌,增進胃腸蠕動,因而有補益強壯之功。
現代醫學認爲,桑椹果實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蔗糖、果糖、胡蘿蔔素、維生素(A、B1、B2、C)、蘋果酸、琥珀酸、酒石酸及礦物質鈣、磷、鐵、銅、鋅等營養物質。桑樹特殊的生長環境決定了桑椹具有天然生長、無任何汙染的特點,被醫學界譽爲"21世紀的最佳保健果品"。
桑椹有改善皮膚的血液供應,營養肌膚,使皮膚白嫩及烏發等作用,並能延緩衰老。桑椹是中老年人健體美顔、抗衰老的佳果與良藥。常食桑椹可以明目,緩解眼睛疲勞幹澀的症狀。桑椹具有免疫促進作用,可防止人體動脈硬化、骨骼關節硬化,促進新陳代謝。它可以促進血紅細胞的生長,防止白細胞減少,並對治療糖尿病、貧血、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神經衰弱等病症具有輔助功效。
食用桑椹注意事項
第一,桑椹中含有過敏物質及透明質酸,過量食用後容易發生溶血性腸炎,因此小孩不宜多吃桑椹。
第二,桑椹內含有較多的胰蛋白酶抑制物--鞣酸,會影響人體對鐵、鈣、鋅等物質的吸收,且性質偏寒,故脾胃虛寒、大便稀溏者不宜食用。
第三,桑椹含糖量高,糖尿病病人應忌食。④桑椹有黑白兩種,鮮食以紫黑色爲補益上品,未成熟的不能吃。
桑椹小偏方
1.鮮黑桑椹30~60克,水煎服,治療風濕性關節疼痛。
2.取新鮮熟透的桑椹500克,米酒1000毫升,浸泡1~2個月飲用,每日2次,每次1小杯,可用于貧血或關節炎的輔助治療。
3.桑椹、蜂蜜各適量,將桑椹水煎取汁,文火熬膏,加入蜂蜜拌勻飲服,每次10~15克,每日2~3次,可滋陰補血,適用于陰血虧虛所致的須發早白、頭目眩暈、女子月經不調、閉經等。
4.桑椹40克,冰糖20克,用開水沖泡飲用。桑椹性寒生津,冰糖性平滋津,適用于腸道津液不足所致的大便幹燥。
苦瓜
時節已進夏季,市場上的蔬菜水果也越來越豐盛。夏天吃什麽蔬菜、水果有益于身體健康呢?
如何選擇吃,還是大有講究的。夏天應多吃瓜類、涼性蔬菜、“殺菌”等三類蔬菜。
夏季氣溫高,人體丟失的水分多,必須及時補充。蔬菜中的水分,是經過多層生物膜過濾的天然、潔淨、營養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一個人每天吃500克的瓜菜,等于喝了450毫升高質量的水,且瓜類蔬菜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
夏季暑濕之毒會影響人體健康,吃些涼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火,排毒通便。苦瓜、黃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蘆筍、豆瓣菜、涼薯等都屬于涼性蔬菜。
另外,夏季是疾病尤其是腸道疾病多發季節,多吃些大蒜、洋蔥、韭菜、大蔥、香蔥等“殺菌”蔬菜可預防疾病。
說完蔬菜,我們接下來看看夏天要多吃哪些水果:
草莓
西瓜―――性涼,吃了不會引起上火心煩,而且含有豐富鉀鹽,能彌補人體大量流失的體內鉀鹽。但注意西瓜放入冰箱不要超過3個小時。
西紅柿―――在夏季最多最甜,營養也最豐富。它同樣可以清熱解毒、平肝去火。
梨―――因鮮嫩多汁、酸甜適口,所以又有"天然礦泉水"之稱,最佳的補水護膚品。
草莓―――中醫認爲它有去火功效,能清暑、解熱、除煩。
但需要注意的是,水果入口前,最重要的是消毒、清潔。葡萄、草莓、楊梅等表皮往往有農藥殘留,除了用流動水徹底清潔外,還應將其在清水中浸泡至少半小時。
现在很多人 都不记得什么节气了 所以,“芒種”也稱爲“忙種”“忙著種”,是農民朋友的播種、下地最爲繁忙的時機。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