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性格分析
人,總有一些在乎的、和不在乎的事情。這兩方面的比例結構,就是決定人性格的重要因素。對于不在乎的事情,即使100%不合你意,你依然覺得它是完美的;而在乎的事情,哪怕只有1%不合意,你也會覺得它是貶值的!
所以,重要的不是兩個人之間有多少差距,而是這差距究竟差在哪裏!
這也就是爲什麽,明明兩個人互相喜歡,旁人看來卻百思不得其解;而旁人認定天生的一對,最終卻分散一樣。別人看到的,只是表面的距離;而不是人心裏的籌碼。
所以,只有當兩人在相同的比例結構中保持一致時,才是最佳合作夥伴——不管是何種關系,都會配合得天衣無縫。
這就是所謂:性相近,思相同。
只有思相同,才会有相同的生活习惯和处事方式,而相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又是两人获得好感的基础——因为人是自恋性动物,在与自己相似人的身上,看到的是自己的影子。恋人不是恋别人,而是恋自己——I like you not because of who you are, but because of who I am when I with you .在对方身上,找到了肯定自己的理由,于是想尽办法支持对方。
另外,在性相近的基礎上,專業能力的互補是可以實現人本性中的“助人”的——人是“性本善”的,幫助別人能給自己帶來快樂,而互補的專業恰恰可以輕松實現互相幫助的願望,從而建立自己的自信,同時獲得對方的感恩。要知道,感恩,是維系感情最關鍵的一種方式。不懂感恩的人是不會與別人建立長久的深厚感情的,因爲他骨子裏的自私不允許他這樣做。
因此,能力互補能鞏固和促進兩人的感情。
有一句話說,感情不是追來的,而是自然而然相互吸引的。真正的好感不需要花費多少心思就能獲得,相反,費勁心機的討好往往更加劇感情的惡化……水到,就會渠成——水到,才能渠成!
转冰海魚帖子:
[原創]生命的圓
這是一個神秘的名字,20多年來一直萦繞在我的心懷。
小時候,她是我的表姐。和她在一起的時候總是那麽快樂。她會講故事,會帶我到陌生的地方玩耍,上學後做同桌、一起討論習題……說不出那種感覺,只是沒理由地喜歡與她在一起。雖然有時候也會發生小矛盾,但很快又恢複那種好感。中考結束,我們分道揚镳。
高中伊始,這個名字繼續出現在我的生活中。原來是異班同學,後來合而爲一。曾經,她和我們一起出現在一張六一紀念相片中。那張相片,留到現在,被我剪掉了——因爲,也許那上面的人,早已不記得當時的情景。過去的,還是只存在記憶爲好。
大學裏,它又成爲老師的名字。老師陪伴我們三年,嘔心瀝血,爲我們未來的希望導航。
從象牙塔裏走出來,這個名字居然還沒有銷聲匿迹。他是鄰居的小夥伴,現在已經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也許那塊躲在河堤腳下的土地,就是塑造我們最初相似本性的地方。性(性格)相近,思(價值觀)相同;力(能力)互補,心相吸——二者不可或缺。這是我思索良久,感悟到的。
可是有時,卻有一種亦真亦幻的感覺。仿佛做了一個20多年的夢,畫了一個很大很大的圓,最後接頭的那一瞬——醒了。
溫暖的感覺。
该帖子在 2010
转冰海魚帖子:
[原創]生命的圓
這是一個神秘的名字,20多年來一直萦繞在我的心懷。
小時候,她是我的表姐。和她在一起的時候總是那麽快樂。她會講故事,會帶我到陌生的地方玩耍,上學後做同桌、一起討論習題……說不出那種感覺,只是沒理由地喜歡與她在一起。雖然有時候也會發生小矛盾,但很快又恢複那種好感。中考結束,我們分道揚镳。
高中伊始,這個名字繼續出現在我的生活中。原來是異班同學,後來合而爲一。曾經,她和我們一起出現在一張六一紀念相片中。那張相片,留到現在,被我剪掉了——因爲,也許那上面的人,早已不記得當時的情景。過去的,還是只存在記憶爲好。
大學裏,它又成爲老師的名字。老師陪伴我們三年,嘔心瀝血,爲我們未來的希望導航。
從象牙塔裏走出來,這個名字居然還沒有銷聲匿迹。他是鄰居的小夥伴,現在已經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也許那塊躲在河堤腳下的土地,就是塑造我們最初相似本性的地方。性(性格)相近,思(價值觀)相同;力(能力)互補,心相吸——二者不可或缺。這是我思索良久,感悟到的。
可是有時,卻有一種亦真亦幻的感覺。仿佛做了一個20多年的夢,畫了一個很大很大的圓,最後接頭的那一瞬——醒了。
溫暖的感覺。
转冰海魚帖子:
[原創]性格四象限
一直以來,人們往往把人的性格簡單地分爲兩極:內向和外向。它們是截然相反的兩個不可比的對立面,但依然被人主觀地評論出好與壞。仿佛外向就代表正確,內向就代表錯誤,從而導致很多被認定爲內向的人陷入苦惱,並想盡一切辦法改變自己。
其实,这是很大一个误区,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根据易经原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这其中的两仪,可以概括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例如阴阳、冷暖、大小等等。但是,内向和外向并不足以构成人的性格的两极,因为在很多方面来看,它们并不是构成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纵观历史,我们并没有发现哪些伟人都是外向,也并没有发现多少外向性格的人成了伟人,何况,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不同的时间、地点,在受到各种人为或生理因素的影响时,内与外是会不定期转换的。相反,造成人生转折的,往往是人性中的意志力、决策力、和行动力,换句话说:这样的划分没有任何意义。
一般来说,独立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价值观和处事方式,所以,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和处理事情,这才是太极下的两仪。而仅仅笼统的两仪不能完整地概括人性的特点,所谓两仪生四象,这时就可以把内外向因素融合起来,即实质上,人的性格可以进行如下划分:外向独立型,外向依赖性,内向独立型,内向依赖型。
相对传统的性格解读方式,我想,这应该更具有立体感吧?至于其中奥妙,有待深究。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