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范氏宗亲拜谒范仲淹像 同时建立全国“范仲淹文化旅游联盟”
《重修望海樓記》是如何誕生的?■結緣範老
與敬宜先生結緣是從《重修望海樓記》開始的。2006年,泰州決定重修望海樓,建造一個文化旅遊景區。擬邀請一位重量級的文化人士撰寫樓記。
好多方面一致推薦敬宜先生。說他思想深邃、敏銳,文思隽永、秀麗,博學多才,當是古人所謂“三絕”式人物———詩、書、畫無不精妙。國學大師季羨林甚至以“四絕”嘉譽之,理由是他還了解西方文化,“是古人難以望其項背的”。
再則,敬宜先生是範仲淹的第28世孫,而範仲淹曾在泰州爲官,邀請作文與泰州文脈相合,亦能順乎民意。因此,決定邀請其寫《重修望海樓記》,並整理了一本《重修望海樓記背景資料》。
經過輾轉聯絡,2007年3月的一天,泰州方面與敬宜先生約定在全國政協禮堂的茶座中進行商談。敬宜先生雖然是江蘇人,當時還未曾到過泰州,但還是愉快地接受了邀請,答應幫助泰州寫《重修望海樓記》。
■《重修望海樓記》問世
時隔兩個月,敬宜先生傳話而來。他說亦已醞釀好了,並打好腹稿。稱該文打算運用文言文來寫,做一段敘事散文。文的旨趣在借事抒懷。
又過了幾天,2007年6月23日,敬宜先生用傳真給我們傳來了他所撰寫的《重修望海樓記》,並說:“拖延時日太久,非常抱歉,現將初稿傳上,請予審改。定稿之後,請再傳我。”寥寥數語,可以看出敬宜先生的大家風範,又是那麽的虛懷若谷。
當我們看到初稿後,覺得敬宜先生畢竟是當代名家,出手不凡。行文簡練,辭藻華美,韻味濃郁。抒發望海之情的筆墨,更是揮灑自如,層層推進,長篇排比句式,整齊精致,铿锵有力,氣勢磅礴,開啓胸襟!
但爲了慎重起見,市旅遊局局長劉甯先生叫我約請本邑的幾位文化人一起來閱改。先將稿件複印至陸鎮余、董文虎、俞揚、沙黑、徐一清、汪秉性諸先生。後來又請他們來一起討論。沙黑先生記錄整理。大家各抒己見,並將修改意見由我與敬宜先生聯絡。
說實話,修改大家的文章,不知道會碰到什麽結果,我心中是無數的。但當與敬宜先生聯絡後,電話中的談吐竟毫無障礙。先生嚴謹的態度真讓我肅然起敬,對個別字詞的斟酌能反複好幾個回合。當“記文”定稿的時候,敬宜先生稱泰州文人方面亦不乏高手,以後有機會來泰州要面謝他們。
2007年9月4日,《人民日報》在第九版上刊登了敬宜先生的《重修望海樓記》,反響甚好。《新華文摘》、《報刊文摘》紛紛轉載。
在望海樓的序廳,我們采用的揚州漆器手法,將“記文”锱金镌刻得美輪美奂,爲重修的望海名樓增加了一個新的亮點。我將做好的大型漆器照片寄給敬宜先生,他感到非常滿意,稱我們做得“大氣”。
望海樓景區開放以後,很快被評爲國家4A級旅遊景區。泰州這兒常常以望海樓爲載體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影響甚廣。
原來望海樓這麽有名呀? 還是旅遊景區呢! 範家後人都有孝心啊! 恩恩恩恩,是啊是啊,呵呵呵呵呵呵,挺好的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