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散文推薦閱讀]故鄉是一枚釘子
寫下這個題目,我就想起曾經讀到過的一句話:語言不僅僅是語言,還是身體,感性的身體,猶如看得見的向日葵。我相信這話。這是對語言有切膚之痛的總結。當我們在自我生命的孤寂行進中,越來越遠離生命的實質,我們才漸漸發現,作爲生命的外在,我們背離這個世界,已經太久。而作爲生命的一種內在,我們背離自己,也已經太久。進入這個秋天以來,思鄉已漸漸成爲一種暴力,我在這悄然的包圍裏,很有些不知所措。故鄉,實際上已成爲我身軀裏隱藏的一枚釘子。只是自己在生計的奔忙中還沒有真正意識到這點。因爲不論在行爲上,還是在實質上,我都已經,遠遠地,遠遠地,遺棄了自己的故鄉。特別是在月光斑駁泥濘滿身的道路上,我已經久久地背離了故鄉虛擬的田野:人群;街道;高樓;光芒;銀杏樹;芙蓉花;越城而過,安安靜靜,只在偶爾洶湧的河流。這些,都是我記憶中曾經的存在,也是我生命中已經的存在。這些實然的存在,無論我走到哪裏,它都是我的陰影,我的魔方。我無法抹殺,又無法轉動。
當我背對這個世界,我總是盡量學會遺忘,比如艱難,比如屈辱,比如卑微,比如孤獨。當我面對這個世界,我也盡量如是。只在生命毫無選擇的奔走與偶爾閑暇的間隙裏,我才掙紮出一些,對故鄉零星而又遙遠的回憶。我不否認生命的艱辛與苦難,也不否認生命的幸福與吉祥。特別是在我們今天——這個日益繁華又日益衰敗的世界,罂粟一樣的欲望與黑夜一般的誘惑競相糾纏。——許多人轉過身軀,許多人扔下面具,許多人匍匐祈求,許多人向隅而泣。生命的放縱與生命的乖張同時扭曲著我們,生命的狂歡與生命的黑暗同時顛覆著我們。故鄉在不知不覺當中,就成爲了一種抽象,或者,隱喻。
實質上,故鄉是我們每個人,永遠的傷口與疼痛。當我們在故鄉的懷抱裏成長,我們或許只看見它的陰暗和不盡人意。比如髒亂擁擠的街道,塵土泥濘的道路,破舊低矮的房屋,邋遢猥瑣的人群。甚至,在時光裏無權無勢,偶爾遭受社會或者體制暴力的雙親,地位卑瑣,貧寒無靠的家庭。在我們自身的成長中,我們或許充滿厭惡,或許充滿憎恨。成長的陰影與成長的希望同時欺壓著我們,不切實際的幻想與眼前的欲望同時異化著我們。我們常常被生活的假象與苦難覆蓋。我們總在追慕生命中的不存在,遙不可及的不存在。
當故鄉成爲一枚釘子,在某個飄著郁悶或者冷雨的黃昏,與黑暗一起,不露聲色地釘進自己的身軀,那種尖銳,那種疼痛,簡直就像泥石流掃蕩過的原野。至此,我才意識到自己,這麽多年來,在這遙遠的異地,頹然的奔走:僅僅是爲了這並不存在的存在。所有的掙紮與所有的尊嚴,只不過是夢魇與夢魇的決鬥。作爲活生生的個體——自己,在實質上,已經狠狠地,狠狠地,被故鄉抛棄。故鄉,猶如自己的祖國,故鄉,就是自己的祖國。我不知道這是誰說的。一個沒有故鄉的人,實際上是一個沒有祖國的人。一個沒有祖國的人,當然是一個被遺棄的人:被時光遺棄,被生命遺棄,最後,被神遺棄。
今天,此時,正是中秋,在這中秋的夜晚,——一年一度的節日,——卻讓我的淚水溢出了眼眶。灰暗的夜空,朦胧的月光,甯靜冷漠的遠山,仿佛記憶中永遠的傷口。我試圖安慰自己,當一切都已經遠去,一切都將遠去。甚至生命,甚至歲月,甚至神。但另一個聲音卻在我的背後:真的如此嗎?我茫然轉身,黑暗中的陰影正在膨脹。——那是另一個自己,故鄉裏的自己,遠遠地,遠遠地,注視著的自己:請記住,我是你生命裏的一枚釘子,永遠。
“故鄉:多麽熟悉的字眼!可有時我門確將她忘的一幹二淨!! 哦!原來如柴啊!! 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啊!! 出門在外“思鄉”人人有知!! 幹嗎總讓人家追著你跑呢.等等不行嗎?
再不等我就睡覺去了
. 故鄉是一種的的確確地存在! 離家的孩子漂流在外邊。。。 想起故鄉淚流滿面 故鄉,永遠的家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