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內在小孩解道德經續
第六章成象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爲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此章是上一章用虛的繼續。人一落生後,先天的寶玉就掉入泥潭。這個泥潭的腐蝕性非常厲害,不是撈出來擦擦就能幹淨的,不經過車床的打磨,很難見到美玉的本色,怎麽辦,老子用通篇的道德經給出了下手的功夫,既用虛、用空、用無的玄關的開啓。
唱山歌,這邊唱來那邊和,空谷回音,好像山裏有個無形的山神一樣。山穴曰谷,言其虛;變動不拘曰神,言其靈。不死就是惺惺不昧,山有虛靈之神而得到永恒,一萬年前如此,一萬年後不變。人的存在,也是這個虛靈的作用,如果虛靈在人就在,虛靈離開,人就消失了。這個看不見的才是生命的真主人,四肢百骸,五髒六腑,沒有這個虛靈立刻就分解。人在用心、勞碌的時候,虛靈就被埋沒,虛靈的能量從眼耳鼻舌身意中散盡,這就是普通人的活法,這個得之則生,失之則死的虛靈之門,成爲了普通人的死戶。而修身的聖人,他們善于保養虛靈,清心寡欲,讓虛靈顯示她的神采,向外的耗散盡量減少,向內的凝聚盡量增多,使虛靈的原始能量得到豐沛的保全,並且可以生生不息,那麽這個決定因素的虛靈在一般人的死戶,在聖人這裏就變成了生門。養生的真正含義就是養元神,因爲元神決定著向生,肉體不過是元神的房子,養身那些人爲的忙乎,更多地消耗無爲元神的能量,不能長生,還會短命。
這個無聲無影,不可捉摸的虛靈,總是要有聲有色的事物中把握吧,不然怎樣操作?所以要想谷神長不死,須從玄牝立根基。玄,深也,遠也,天也,牝母性生殖器,坤也、靜也,地也。玄牝之門,就是天地之門、陰陽之門、動靜之門、玄妙之門,也是生死之門。它是陰陽往來之路,天地造化之鄉,人物發生之地。這個虛靈在人身上如何找到它呢?靜坐,垂簾內觀,混沌無知,大腦進入那個睡得很香甜的靜裏似的,但並沒有真睡著,死凡心也。忽然一覺而動,道心生,無中生出有來。不要死死守住丹田,在不內不外處,觀其升降往來,所爲出玄入牝,你的虛靈在哪裏?出也不是,入也不是,在出入之間,動靜之間既是。借空洞之玄牝,養虛靈之谷神,不即不離,勿忘勿助,便是綿綿若存,用之不盡。
虛靈之神,在于空谷之聞,人身好比山,忘掉這個身體的存在,這個肉山才像空谷。因此,虛靈才能顯現。這個虛靈是陰,是織女,肉體上的精炁是陽是牛郎,陰一顯,自動就把陽吸引過來,陰陽一合,像黑夜中對火一樣,立刻擦出火花,産出白光,虛室生白,這就是那真一之炁,虛靈常靜,那真一之炁就常産出不斷,才是綿綿若存,使之不窮,用之不竭,才如山谷,常靜而存神,是謂“綿綿”。若心思用實了,就不是了,要似聞非聞。“勤”字,不是勤奮,而是“綿綿不絕”之意,“用之不勤”,是無窮無盡之妙,沒有一刻停息。
玄關妙竅,只在一呼一吸之間。其吸而入也,則爲陰、爲靜、爲無;其呼而出也,則爲陽、爲動、爲有。即此一息之微亦有妙竅。人欲修成正覺,惟此一覺而動之時,有個實實在在、的的確確、無念慮、無渣滓一個本來人在。混混沌沌之中忽有一點靈光發現,此即我之元神也。若能識得元神,常爲我身之主,自是所煉之丹,必成天然大丹。
這個空谷之神,我們這一靈虛神,有而形無,實而形虛,是個非常隱秘,非常微妙的東西。怎樣下手捕捉呢?只有無欲觀其妙,有欲觀其竅下手。無中生妙有,有無一立,妙竅齊開,玄牝立焉。這個虛竅中一開一合、一上一下之動,是陰陽合一之真氣,神氣完全合一生出的先天一炁,人天貫通一體,才叫有無竅、生死門。如果死守一個竅,比如守丹田、守天目穴,那裏面都沒有先天真一之炁,就是凡竅,而不是這個神秘的竅。因此,必須似守非守,虛則落玩空,實則拘泥于有形,都不是虛靈不昧之體。不虛不實,靜則無形,動則有象,動也不是,靜也不是,動靜之間,才是人的虛靈本來面目。
調整呼吸,慢、勻、細、微,漸漸的胎息發動,那個感知無中生動的虛靈,好像就在動靜之間,也是綿綿若存。等先天一炁用胎息的辦法調動出來了,天母的大元氣,永遠用不完,叫用之不勤。
谷神是虛靈之神,以爲會玩虛的,能入靜就是會玩無,會玩老子說的道,那就錯了,那是做枯禅,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那個最活潑的生機之始的能量,是陰陽合一的産物。 第七章韬光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天亦有情天亦老,天因無情而不老。一炁在天地間周流,春夏秋冬,一萬年前後均是如此,養育萬物,任其生,任其滅,毫不動心,不據爲己有,壓根就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麽,因爲無心,天地的元精一點也不消耗,因此才獲得長生。
無心,不爲私也不爲公,沒有公、私的分別心。一片虛無,該生自然生,該滅自然滅,不幹預,不策劃,只是廣大包容,天地因此而長生。人也該效法天地,天地因無心而有炁,炁生萬物,永恒長存。人若無心則見自性真人,生真炁,這個真炁與天地永恒長生的炁是一體的。生和死是對待的二,一個念頭生出來,接著消失,就是一個生死輪回。如果一個念頭不生起來,也就沒有後面的消失,只有不生才會有不滅。人的什麽東西和天地一樣,是不自生的呢?就是我們的本心、虛靈、元神,我們的妙明真心,本來清淨,不生不滅;不聖不凡,不增不減,人純淨無念就是自性光彩照人的時候,就出離生死,當雜念叢生,自性陷溺、被汙染的時候,無明昏聩才有生死。這一靈明性體,是一種無生無滅的無分別相,是在“氣離出入”、“心離能所”時呈現的“無雲晴空”般的心靈絕對本體,心想的客體和能想這個客體的主體都消失了,叫心離能所,即人的“本來面目”。大道唯有這虛靈的無位真人,才是人的真身。人身只有這個真人,才能像天地一樣可以不自生而長生,修道、悟道、修真,就是把這個隱藏的真人找出來。積精累炁,爲了養育無位真人,當真炁的能量具足,她會居在你身外,和你一摸一樣。有時候,她會捂住鼻子說你的肉身好臭,不願再進到裏面,即使她沒離開肉身,但已經很清朗地存在時,聽到那些自私自利、耿耿于懷的人話,就感到人味很汙濁,很不清爽,還不如貓狗好玩。
普通人很重視這個色身,吃好的,穿好的,還要功名利祿,心情才好,時時盤算,刻刻經營,結果沒幾十年就精枯氣弱,魂飛魄散,不能長生反而短命。修道的人好像清心寡欲,不去熱衷于做什麽,享受什麽,卻因心靜得到精滿炁足的長養,這是後其身而身先。聖人效法天地修身,先以靜禦氣,後以精養身;先以靜抱真,後以後天之炁養身,也是後其身。這個後天之身精炁足了,先天的元神真身有了足夠的能量支持,法身出現,身外之身方得;身外身是從體內修成的可離體而存在、有生命、有智慧、有法力、能出有入無、通靈達妙的“神體”。只有認清真身假身,把假身置之度外,才能見到真身。
這個真身在《周易參同契》修煉成功的真人描述中,是很好玩的很嫩的小人兒,一動她,身體就像面條一樣變形了。《鍾呂傳道集》中也有描述,說她一出竅,就感覺肉體如糞土一樣討厭,開始她還很弱小。要經常出入鍛煉,當她長結實了,可以一念到千裏外,替你把事情辦了,還可以出去多個分身,同時替你到海上救災救難,媽祖、觀音他們都有這個本事。
先外我之假身,而存我之真形,無他,乃一靜而存。天地以無私而開,人以無私而合,天地無容心以感萬物,聖人效天地亦無容心而抱全真,總不過要人心合天心。天地以清虛之氣而轉周,聖人以清虛之氣而運動,天地能長久,聖人法天地,故也長久。
人體的法身身外身,是虛態空間人的先天形體,先天世界叫無色界;後天世界是實體世界,在人體爲色身,叫色界。神仙、真人,就是能出入色界和無色界的人,就是能掌握虛無世界這個偉大寶庫的鑰匙的人,也就是體道合真的人。那長生的天地之炁,雖然可以通過胎息引入體內,但後天人生的消耗,能修補也勉強,一個肉體存放的先天一炁,再充沛也是有限的,不如在天門這個産道讓真人自由出入,回到天母那裏直接采取能量。
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聖人可以身外有身,像天地一樣長生,都是因爲無私心于物,故能成我無私之私,以靜而守我真形,待天地反複之時,而我之真形無壞。一般人的先天一炁能量耗完了,虛靈一走,肉身死掉,虛靈的能量因枯竭而灰飛煙滅。聖人、真人則不同,他們不是因爲虛靈的能量在人世間耗盡了而死,而是利用人身的幾十年可以聚集的能量,把虛靈修煉得像剛投胎時一樣,圓陀陀,光灼灼,他們可以數百歲駐世,即使死了,虛靈離開肉體,也因其充足的能量支持永遠存在。鍾離權、呂洞賓、張紫陽、白玉蟾、黃元吉這些都是修成功了的真人。老子的道德經是他們實踐的理論基礎,老子說的虛無一炁,被大批的真人實踐成功。至今的人體科學,無法解釋那些生命的奇迹,他們雖然沒有肉身,卻可以把思想傳達給某個記錄者,在人間傳播。前些年美國暢銷書《與神對話》,就是無肉身但有虛靈存在的真人,對人間的關懷。
更了不起的是元神的智慧,《易經》、《黃帝內經》、《道德經》這些都是作者用元神寫出來的書,幾千年來還是不變的真理,成爲中華民族的根文化,伏羲、皇帝、老子這幾位聖人的靈魂在他們的作品中永恒,元神是生命中永恒的太陽,讀道德經,悟道,是讓我們的太陽放出不朽的光輝。
内在小孩读道德经8-1-22010-06-25 22:08:19|分类: 道德经 |标签: |字号大
中
8 出生之前悬于天地的我(1)
第八章易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水善处下,谦卑柔顺,功盖天下而不知,行满万物而不知行,惟顺其自然,随顺柔和。这说的是上善之心,平平常常,无好无恶,居上不骄,居下不卑,于己无忧,于人无怨,与世无争。这个自然无为之心与道心很相近,道妙无非神气合一之太极,父母生我之前一点虚灵之气而已,只有无心才可以入道。上善若水指心性如水,上善治水,治理肾水真精,无非阳生。阳生必须一个忘心,这一章就是借水讲心。
心正意诚,即是“善”字总领。正,止一也。心神止于一,诚恳至极,虚灵不昧就是善。居善地,这个地在人体指腹部下丹田,意守丹田是一个表面的居善地,守住心地之善,才是更关键的。这个地很小很小,只有一个念头刚落下和另一个念头还未升起之间那个缝隙,专诚一念地守住这个空,让两个念头之间的缝隙尽量加大,逐渐变成心静如水。一念之生死,一息之涅槃,道之成岂在多乎,只需把持一念。纵有时念起心动,也是触物而动,不是无故自动。如此动心,心无其心,虽应万端,也是真心。
心停留在这个善地,内观其心,虚而无物,如深渊悠远,叫心善渊;与人交往,这个善心散发出去的自然是仁慈的能量;给人承诺,必然是一诺千金,叫言善信;以善治理政务,比以善的能量化解一切矛盾,令百姓敬仰,是政善治;事善能,用善做事,一定会有节有度,恰到好处;动善时,一动无不合时。居善地则心安,心善渊则神定,与善仁则义存,言善信则立志,政善治则化普,事善能则无惑,动善时则天命知。若是,可进于道矣。
以这样如水的上善之心,身体上的水才能治理好。水之圆通,实际指的是无我执之心。人体肾水是养命之源,先天真一之炁,聚则结为金丹,散则全身无处不到,如滋养万物一般,虽污秽之所,无不沾之。存正诚,则心渊而冥之;圆通若水,可动则动,可静则静,善能正诚圆通,动静方得随时,无人无我,安得有争?夫惟不争,几成于道,故无尤。无尤若水,方能上善。
8 出生之前悬于天地的我(2)
水之柔和类似于胎息时的太和一炁,后天的呼吸是一团燥急之炁,调息,调则平,平则和。这一太和之炁就是人在出生之前悬于天地间的我,就是本来的我,是天地人合而不分之我,也就是真性真命合一之我。我身出生之前,真我盘旋清空为元气,落入人身为元神。凝神一心,一则虚,虚即我之真性。心神入虚,天地清和之炁自然相投。调息令匀,勿忘勿助,不疾不徐,心息皆入虚极之静。而虚并不是无,虚中有实,当虚中之实未发动时,心保持无知无识,包容一切;当虚中之实发动,心触物而动,随感而通,遇圆则圆,随方则方,活泼不拘,似游龙之莫测。这就叫以性统心,心从来不无事生非,来者不拒,过去不留,心静心动都在真性上。心虚如水,才能内伏铅汞,外盗天地元阳。内感外应,天地元气流于一身无休无止。
这一章,老子讲的是进入玄牝之门,经营那先天一炁,必须要有上善无为之心才可以驾驭。
9 元神自然知道火候(1)
作者:韩金英 9 元神自然知道火候
第九章运夷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用无为的心得到了先天一炁,还要用无为的心来对待,任其自然,在冥忘中,不知其有,持盈是说勇猛向前,不知进退,揣锐是锋芒毕露,不能长期保有。人在没有得炁的时候,还能同天之虚无,体无始之真,用水一样的上善之心等待先天一炁的发动,可是当这一炁自然发动了,从无中生出有来了,人们容易忘记守无,立刻就忙乎上了,勇猛精进,有迫切的、急功近利的心来操练这一炁。有了还要满,不知止,不知中和的法度。上善的心是虚无之真性,是这个真性守虚、守中,守柔,阴阳两种能量冲和为一出现的一炁,持,应当不知道持,那还是虚灵元神在操作,如果知道了持就是后天意识了,有了还要满,更是明确的识神作怪。先天一炁的能量采集多少,元神自然知道火候、量度,自然会该止则止,该进则进。用后天意识,贪心这先天能量多聚集,后天人为的意识无法准确掌握先天能量,就像女人性腺的分泌有着精微的自然数值,注射的荷尔蒙性激素,无法替代那天然的需求。后天意识是智,先天元神是慧,愚笨的后天不能指挥大慧的先天。不如其已,如是到达,已是止。后天愚蠢,不知道那个自然之止。再比如人的心跳是先天元神操作的,后天人为的意识没法操纵,操纵了人就麻烦了。无中生了有,有了还是先天的东西,你怎么能动后天意识呢?一有了就有为,有了还是牢记要无为。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揣,捶击。有了还要像打铁一样,把铁器磨得光而尖,比喻有了还要表现出来,骄傲地拿给人看。那自然的东西,用了这样不自然的方式对待,她毕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哪里会长期地停留在你的身体上呢?这就是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的原因。这个先天一炁,如金玉一般宝贵,已经充满了你的全身,却因为错用了后天意识,而守不住这万金不换之宝。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咎,灾祸。富贵指的先天一炁已经充满了,那是虚灵涵养的结果,守住虚灵,才会用之不穷,取之不竭。如果骄傲,那就是后天意识心,它怎么能成无极之道、合我本来面目?先天一炁为金丹之液,玉液还丹,金液还丹,金也,玉也,久在虚气之中,故守之,得其常存;少有骄心,则不能守,而泄天元一气。虚灵虚守来的先天宝物,一动后天意识就散掉了,只能以虚才能持久不漏。
9 元神自然知道火候(2)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遂也是成功的意思,要想把先天一炁的功夫实践好,把这件事做成,一直都需要用虚灵元神,用虚无,这完全是你个人的私事,用不着和别人说,告诉别人那又是社会属性的问题了。守这虚无一炁,你连自己都忘了,怎么还会把自己的事告诉别人呢?因此,退出江湖,消除你的社会属性,只是一个干净的自然人。要久守,除非退其身,方得成我之功,遂我之名,而合天地万物造化之根机,返无极之至道。常持而不盈,能保能守,不至于漏其真,泄其元,一混合其天,不外中和之旨。
这个身退,除了淡化人的社会属性外,因先天一炁对人体脱胎换骨的改变,返老还童,女人的乳房平了如少女,男人马阴藏相了,俗精全部转化为元精,精路封闭,再也不会漏泄,也不会有子嗣,也是身退的内容。反过来说,身没退,就是后天向先天转化的工程还没完成
10 明白了是人在光中(1)
作者:韩金英 10 明白了是人在光中
第十章能为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合,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这一章是对体验道的描述,很好玩的一章,因为内心的小孩已经出去玩儿了。我们不修道的人,在夜里做梦的时候,魂离开身体去外面玩儿。那个梦一定是十分清晰,历历在目,有的时候你明明没去过这个地方,却感到很熟悉,那是你梦里的魂魄去的。这个魂魄一个是阳神一个是阴神,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营魄就是魂魄。载营魄,载字在马王堆版本是戴,加之于上曰戴。魂魄抱一,就是魂魄合一。当人的上玄关开启,两眉之间有星光闪烁,那就叫性光。用这性光返照大脑泥丸宫是消魄全魂之功。光为乾,乾为阳。乾在头顶,所以是戴。魂魄本来是阴阳二,魄返阳之后,则魂魄合一,只剩下一个纯阳神,叫抱一。她离开肉体,自由出入肉体,才称得上真人。在做消魄全魂之功时,性光一直照耀泥丸,叫能无离乎。
专,抟也,聚集的意思。专气致柔,心神下注,心阳之火进肾阴之水,火煎水化炁向上蒸腾,太阳落在水里,真阳之炁生出,两肾火热。玄关开启时,一呼一吸间,微阳偶然一动,一下抓住,运一点真阳之炁上迎,左旋右抽,迅速提到中丹田,凝聚不散,叫抟气。不一会真阳大生,真气大动。炁多了自动寻找路径而走,到头顶泥丸,让她停留一小会儿,用真阳之炁化泥丸中的阴精,阴阳化合,变成甘津而下,变成口里舌下的甜水,神水。再下到中丹田,这时要放松任其自然了,一心朗照,任其气机升降,是坤柔。当真气大动在体内转了一圈回到中丹田,恬淡处之,冲和安之,一霎时气息如无,这就是致柔。久久凝注,真气自然周身流行,四肢绵软如婴儿。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抱真一道,永住黄房(中丹田),如婴儿无知无识地,返其太无之始,以涤除瘴魔。一定要排除一切杂念,洗心涤虑,知守那真一之炁。如果杂念一起,这一炁就散了。玄览,深冥中的无念虚灵观照着。疵就是杂念。得了丹,也要心无其心,物无其物,湛然常寂,以真一之虚灵收复身心和一切杂念。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民指精,国指气,精定为民安,气足为国富。精生气足是不是用无为的方法达到的?得了先天真一之炁,也当平常,不骄傲,不显示,还是混混沌沌的,好像没有这回事一样。能做到这一步,才能开其天门,闭其地户,以养我一团太和之气,上合天之清浮,下合地之重浊,中澄我之身心,不空我本来面目。
10 明白了是人在光中(2)
作者:韩金英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天门指泥丸百会穴,小孩的囟门,这是阳神出来的产道。入定出阴神,见魔见鬼,出的是纯阳神,叫无雌,雌就是阴。这时候就可以检验消魄全魂的功夫到不到家,守道虚灵元神当家的功夫够不够了。否则,出的是阴神,被虚幻的魔境弄得精神不正常。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明白指性光朗照天地,虚室生白,人在光中,湛寂常照而没有照心,穿越太极玄,黑白隐显都通达,但能保持一念不生,叫无知。一点阳神,周遍六合,通天达地,无所不照,无处不普,才为真人。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像天地之心,养育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夸耀自己的养育之功;为而不恃矜持之力,长而不假制服之劳,就是这个无为之心,保证你全部的成功,有了这颗心就是深远的德。已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玄之又玄,无处主宰于我,是谓玄德。不由天,不由命,而由我,一点道心,谁能似此?全德全玄,而不改神也,仙也。
这一章将得药、还丹、脱胎的功夫一一说出。要虚极静笃,含三抱一,恍惚杳明,守中还丹。泯灭觉知,化有为于无为,浑有知于无知,则一元真气长存。我们平时轻易说出的“知道了”、“明白了”,那可不是容易的事。知道了已经是神仙了,明白了就是人在光中,通达玄境,已经六通具足。
11 一灵觉照才是万年不坏之身(1)
作者:韩金英 11 一灵觉照才是万年不坏之身
第十一章无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一章讲用空、用虚。车轮、陶器、房子都因为中空才能用,人体四肢百骸因为中宫有一虚灵元神坐镇,人才是活的;有形的都不能长生,车轮、陶器、房子、人都是后天的东西,阴阳化生而来。阴阳者后天地而生,有形状方所,逃不脱生老病死。
辐,车条。古代车轮之辐条有三十根,以象征月有三十日。毂,车轮中心的空的插轴孔。埏,和。埴,土。户牖,门窗。车轮、陶罐、房子都以这个有形的东西为便利,以无形的中空为用。杯子没有中空怎么用?用的是杯子,还是用的空?当然这个空是非常有用的。老子这个话针对的是虚无大道。道至虚至无,看不见摸不着,却可以通过阴阳来显现。炁属阴阳,道生一炁,一炁化阴阳,万物从此生。要摸着这个虚无的道,离不开阴阳,但阴阳是后天的东西,不可以做长生的丹。将阴阳返回太极,太极是先天,阴阳是后天,先后天合一,才是见大道。这就是老子为什么总在强调用无、用虚。丹道在炼有形的气时,必须炼无形之丹,才能成就。以实返虚,后天返先天,先后天化一,才能成就大道。
这一章要人外静内动。很多有为的练气,是外动内静;先天真一之炁,则是外静内动。车载重行千万里,其形稳如泰山,听其腹之转动,若周天移星换宿,周而复始,此阴阳变化之枢机,而车不知己之动,随轮之转也;埏埴听其自然,随人造作以为器,借水火以成形;室乃人之居,若不开牖,其室不明。三者,车不知为车,听其辐也;埏埴不知其为埏埴,听其器也;室不知其为室,听其牖也。辐乃车之黄庭,器乃埏埴之黄庭,牖乃室之黄庭;车无辐不行,埏埴无器不用,室无牖不明,人无中宫不生;辐坏车敝,器坏埏埴亡,牖坏室崩,中宫坏气断。“有之以为利”,有利必死;“无之以为用”,无用必生。
如何操作这个用无不用有?在人体则集中在黄庭处用无。中宫黄庭,丹田之上,中脉交汇区域,元神居处。凡调息细匀,微意轻照即止,念中无念,中和在抱,归于自然而无作之功夫,往往在丹田稍上部位出现炼丹反应。丹家以双目中间一穴为“性户”,是性功修炼之地;垂帘观鼻,是将双目日月神光照入中宫。守定黄中,在无极之先,无思无虑,将自家心中未起念时,看它如何起,看得真时,将此一点真光,急收拾来降于中宫。此即是“收来白虎归家养”。久之有一点真气,如火星一般(性光也,药物来也。)即现于眼前。不可着意,到此时自然得药,山根祖窍的性光从点点白光到虚白一片。
11 一灵觉照才是万年不坏之身(2)
作者:韩金英 车轮之转动象征人体真气的运行,称为河车。经脉是车辐,空灵而妙的元神如轴心;身体如房舍,内空之处神气运行。很多人真阳没有升起,只是人为意念在做小周天。意为火,真气为水,无水行火,水愈灼枯,火愈炎烈,结果是邪火焚身。最初真阳发动,生殖器自然勃起,只是微阳,不能转动河车,只可归炉保存。当丹田有温暖之气冲冲直上,自脐至眉间一路有白光闪现,真阳之气壮足,玄关冲开,不用引导气会自然升降。真阳之气从内肾到尾闾、夹脊,上玉枕、泥丸,下重楼降宫,送归丹田,阳六时进阳火,阴六时退阴符,卯酉时沐浴。当目有金光,鼻有抽搐,脑后有鹫鸣,丹田有火珠之耀,腹中有震雷之声,才可以停火。精气全部气化,外阴收缩,若有一分精未化,窍不闭,气不团,阳不缩,不会出现上述六种功效。
大道之要不过神气,先天元神为体,后天识神为用。混混沌沌、无知无觉时才是元神。神气不外虚实两字,水底金生,有蓬勃氤氲之状,此实也;而上升下降,听之自然,出以无心,则实也而虚之矣。又如灵阳一气原无声嗅可言,此虚也;而彼此感召,自归炉鼎,炼成胎婴,则虚也而实之矣。如此虚中实,实中虚,才是成仙证圣之本。
对入道的下手功夫胎息来说,后天呼吸返回先天的胎息,把这两种呼吸调和成一种,好像还有呼吸的动作,但是气到胸部就返回到下面了,并没有走口鼻出气。气在腹部一起一伏地动作,这就是把两种呼吸凝聚为一,就是阴阳返太极。如此真机才能发动,才会结丹。胎息调节得好,全靠虚灵元神。哪个是元神?静极一动是,第一眼是,那当下一刻的觉照是。比如第一眼看一个人身上放光,再想仔细看光没了。看到光的第一眼是元神,再看是后天意识。第一念、第一眼才是真理。守住这个第一的觉心、照心,它才是元神,它与元精合一才能结丹。只这一灵觉照才是万年不坏之身,其他都是幻象。此一觉犹如电光石火,当前则是,转眼即非,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平时审得清,临机方把得住。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爲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人一落生後,先天的寶玉就掉入泥潭。這個泥潭的腐蝕性非常厲害,不是撈出來擦擦就能幹淨的,不經過車床的打磨,很難見到美玉的本色,怎麽辦,老子用通篇的道德經給出了下手的功夫,既用虛、用空、用無的玄關的開啓。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