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诗
建一座宁静的草屋于人间仙境,尘世种种喧嚣尽在身边,耳朵却早已游离于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之外。这是心境所致啊,心与嘈杂保持了距离,所居之处自然偏僻而显幽静。黄昏之际,缓缓踱到东篱之下,随手采撷一束散发幽香的黄菊,不经意的抬头,南山自然而然地在眼前呈现。山中的景致是如此之美,哪里有清晨与黄昏的区别。抬头仰望天边,结伴的飞鸟成行飞过山头,飞向远方......
隐士陶渊明为我们刻画了如此一个远于世俗的人间仙境,将自己孤傲而宝贵的情感贮藏于这般宁静的山水花鸟的景致之中,读来令人幽思不断、情意绵绵,也难怪作者自己都“欲辩已忘言”了。
作者历经了半生的人海沉浮,历经了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后,终于达到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精神境界。究其原因,原来是心远地自偏,在割除了所有的与世俗与官场的联系后,独居自然的一隅享受山水带来的其乐融融,这是多年煎熬后解除尘世束缚的高度自由的体现,更是作者隐逸情致的完美书写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是清新而淡雅的,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长于自然的怀抱,游离于世俗的喧嚣。同时菊又是历代文人笔下高洁品质的象征与自比,陶渊明也不例外,他以寄情山水的深意与情思借菊抒发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远志向。他看到了飞鸟于山间徘徊,他更看到了自己,宛如在《归园田居》中所唱:“久在繁笼里,复得返自然!”
于是,他有将自己比作那不刻意观望而自然呈现的幽幽南山。陶渊明在与自然的拥抱中找到了真我,达到了物我不分之境。那是他煎熬了几十年所期盼的,这一天他真正拥有了,也就真正隐遁了,那兴奋之情又哪里是言语所能表达。“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正是这点睛一笔,将无限深情融于诗中美景,给读者留下无限审美想象空间,具有无限艺术魅力。
陶渊明借《饮酒》感怀,情融于景,景中见情,情景并茂,余韵缭绕,将,满腔情思化于不动声色的意境酿造中。为我们在尘世喧嚣中寻到了一份灵魂的安静。可谓情与境的完美结合,正因为这样,陶渊明为我们谱写了古今传诵,流芳百世的饮酒之歌,人生之曲。
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那麽容易就能做到原創啊
呵呵 就是啊不容易啊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千年以來脍炙人口的名句。因爲有了“心遠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會悠閑地在籬下采菊,擡頭見山,是那樣地怡然自得,那樣地超凡脫俗! 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這是元好問對陶淵明詩的評價,陶詩的語言不是未經錘煉的,只是不露痕迹,顯得平淡自然,平淡中見警策,樸素中見绮麗 翻便了整個曆史課本才找出這麽個文章來,不簡單啊 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