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重境界,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滿禅機的語言來說明,這段語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就是說一個人的人生之初純潔無暇,初識世界,一切都是新鮮的,眼睛看見什麽就是什麽,人家告訴他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人家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
隨著年齡漸長,經曆的世事漸多,就發現這個世界的問題了,這個世界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經常是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無理走天下,有理寸步難行,好人無好報,惡人行千年,進入這個階段,熱是激情的,不平的,優濾的.疑問的.警易的.複雜的.人不願在相信什麽.人在這個時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歎息,借古諷今,指桑罵槐.山自然不在是單純的山,水自然不在是單純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觀意志的載體,所謂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倘若留在人生的這一階段,那就苦了這條命了.人就會在山望了那山高,不停的攀登,掙強好勝,與人比較,怎麽做人,如何處世,絞盡腦汁,機關算盡,永無滿足的一天,因爲這個世界原本就是一個圓,人外還有人,天外還有天,循環往複,綠水常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有限的,哪裏能夠去與永恒和無限計較呢?許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終點.追求一生,勞碌一生,心高氣傲一生,最後發現自己並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終生.但是有一些人通過自己的修煉,終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頓開,回歸自然.人在這個時候便會專心致志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與旁人有任何計較.任你紅塵滾滾,自有清風朗月.面對蕪雜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這個時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便也是真正的做人與處世
一輩子做人,怎樣算是做好人?
一辈子处世,怎样算是成功的处世?
不如阔达的心态,人生在世,無非是讓人笑笑,偶爾也笑笑別人.
曾经沧海之后再去看世情,无非是云淡风情,不过是日升日落般的泰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