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宋夏戰爭中範仲淹釆取的策略“以守爲攻”。先要守得住,在此前題下不斷在西夏境內修軍寨。事先悄悄准備建築材料,突然開始修建,在極短的時間修好。等西夏人發現再集結軍隊打過來,軍寨已修好。宋軍以寨子爲依托嚴陣以待,打得西夏軍隊滿頭青疙瘩。西夏軍敗走,宋軍絕不出寨追擊,讓想打埋伏的西夏軍無計可施,眼看著宋軍一點一點壓迫自己的生存空間而徒喚奈何。 對範仲淹的作法,有一人不以爲然。他就是韓琦,對西夏做戰的一牛人,也是整個戰區司令夏竦的另一副職。他認爲對西夏人的戰爭絕不能守,而應積極的進攻。原因是宋夏之間的國境線太長,李元昊可以任意選擇進攻方向,集中兵力發動進攻。而宋朝只能把有限的兵力布署在漫長的邊境線上,被動挨打,毫無還手之力。所以,只有進攻,集結優勢兵力與西夏人決戰,畢其功于一役,一戰定乾坤。 韓琦上報朝庭五路攻伐西夏的作戰計劃,而仁宗只批了兩路一是韓琦,二是範仲淹。範仲淹上疏,進攻時機尚不成熟,爲今之計當修武備、築城牆、積糧草,善待其他少數民族,組成統一戰線,然後再謀取西夏。仁宗同意了範仲淹的意見。 韓琦派範仲淹的好友尹洙去說服範仲淹發兵,助自己攻擊李元昊。範仲淹堅持己見,反要尹洙勸韓琦放棄軍事冒險,跟著自己的節拍。並說自己目前已修十二寨堡,對西夏已呈壓迫之勢,雖慢,但後味綿長。尹洙歎道:韓公曾說兵需勝負置至度外,範公今日區區過甚,真不如韓公呀。範仲淹冷笑道,大軍一發,萬命皆懸,士卒之命,國運之交,置之度外之念,我不知高在何處!兩人不歡而散。 韓琦不聽範仲淹之勸,發兵進攻西夏,中李元昊誘敵之計,兵敗好水川,大將任福戰死,損兵萬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