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激情电影

    1. <form id=REURtuYJD><nobr id=REURtuYJD></nobr></form>
      <address id=REURtuYJD><nobr id=REURtuYJD><nobr id=REURtuYJD></nobr></nobr></address>

      思童論壇

       找回密碼
       注冊賬戶
      搜索
      查看: 10395|回複: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範仲淹在饒州

        [複制鏈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2-4 15:14: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覽 |閱讀模式
      范仲淹(北宋端拱二年即989——皇祐四年1052) ,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一生业绩卓著,道德斐然。他那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不畏权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荣辱不惊,得失不计的崇高品德,几百年来,一直为人所称颂。他曾任饶州知州十八个月,被鄱阳人尊之古今十贤之一。鄱阳曾有二贤祠、九贤祠,均有公之名。
      一:貶饒州
      北宋景佑二年(1035)十月,範仲淹(以下以公稱呼)46周歲,由蘇州知府調回汴京,授禮部員外郎,天章閣待制,監判國子監,後又任吏部員外郎,權知開封府。從上述四個職位中得知,這時的範公已是京官,而且是宋王朝的三品高官了。他已經有一定的從政當官的經驗。但他那耿直而帶點執拗的甯直不彎的性格卻難以改變。
      针对时任同中书门下的平章亊,辅佐朝政的吕夷简,凭借权利,大量任用私交,旧故和门生,偏离德才选官条件,他向仁宗皇帝上了&#171;百官图&#187;,揭露吕在用人方面的缺陷。同时还向仁宗皇帝上了&#171;帝王好尚论&#187;,&#171;近名论&#187;,&#171;选贤任能论&#187;和&#171;推委臣下论&#187;,提出用人应按照制度,规矩来实行,皇帝应掌管重要的人事任免权。这种进谏被吕夷简和侍御史韩渎反咬一口,说范公"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尤为厉害的是,说范公议论过仁宗的继承人问题。因仁宗帝27岁时尚无子嗣。随即仁宗帝对范公以“朋党论处” ,令禁军抄家,结果一无所获。范公即日被逐出京城,贬至饶州(今鄱阳)任知州(从五品)。
      宋時的江南東路饒州府,西南緊靠鄱陽湖,東北瀕臨崇山峻嶺。路陡山高,陸路交通甚爲不便,只得從開封走水路到饒州,沿途經過十幾個州縣,由于範公得罪了朝廷權貴,除揚州外,所經州縣地方官員都不敢出面接待,而範公卻依然襟懷坦蕩,賦詩自勉,“三出專城鬓如絲,齋中潇灑勝禅師。近疏歌酒緣多病,不負五山賴有詩,半雨黃花秋賞健,一江明月夜歸遲。世間榮辱何須道,塞上衰翁也自知”&#171;郡齋即事&#187;。
      其時,謝绛寄詩表同情,範公和詩一首,表達了"心焉介如石,可裂不可奪"的豪情,向往“回頭谏淨路,尚望無雍楬”的官場從政議政的熱烈局面,回應了謝绛的慰勉。
      “再貶鄱川信不才,子規相愛勸歸來。客心但感江山助,天意難期日月回。白雪孤琴彌冷淡,浮雲雙阙自崔嵬。南方歲晏猶能樂,醉盡黃花見早梅”。這首答《依韻酬黃灏秀才》的七律,是範公來鄱後,送給都昌秀才黃灏酬待的奉答。從中也可以看到範公來饒州時的心境。
      滿懷政治忿懑的範公離開了繁華的京城,走出了朝廷官場的紛憂,來到了偏遠的湖澤之鄉。在饒州,範公患上了肺疾。由于範公被貶,禁軍抄家一事,其妻李氏身心遭受極大摧殘,日夜擔驚受嚇,加上來饒路途艱難,不久李氏便含恨命終饒州(曾葬鄱陽芝山)。她爲範公留下三男兩女,大的不過十三歲,小的才四五歲。對于厮守了13年的妻子過早離去,範公以淚洗面,三天不食,七天不睡。後來追憶此事“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禦街行.離懷》。在《蘇幕遮,懷舊》中寫到:"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範公在遭受貶職之苦的同時,還要忍受亡妻之哀。
      在此时,迁任浙江建德县令与文友的梅尧臣特地寄来《范饶州夫人挽词二首》,给予范公极大安慰。“听饮大夫日,止言京兆辰。常忧伯宗直,曾识仲卿贫。蒿里归魂远,芝山旅殡新。江边有孤鹤,嘹唳独伤神。君子丧良偶,拊棺哀有余。庄生惭击缶,潘岳感游鱼。夕苑凋朱槿,秋江落晚蕖。犹应思所历,入室泪涟如” 。
      範公一生爲官37年,職級從最初的從九品到樞密副使,參政知事的正二品,37年中有超過30年的官宦生涯是在地方,其爲政的閃光點也主要體現在地方。他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先優後樂”觀,他的人格是忠君爲民。本文僅以範公在饒州爲例。

      2#
       樓主| 发表于 2018-12-4 15:15:45 | 只看該作者
      二:在饒州
      倡建州學。範公無論到那裏做官,都重視人才的培養,熱心籌辦學校。景佑年間,他到鄱陽就職後,積極探訪民風民情,認真繞城實地觀察,倡議在東湖之東北建立州學,認爲以妙果寺塔爲文筆,浮舟寺(督軍台)爲印,東湖(督軍湖)爲硯池,建學堂,二十年後,當出狀元。州學來不及建立,他被調任。慶曆五六年,知府張潭按上述設想將州學建成,此後該學校學生不斷增加,出了不少賢才。宋治平二年(1065),鄱陽濱田學子彭汝砺,果然狀元及第,他的弟弟彭汝霖也中了進士。創辦州學堂,使整個饒州六縣(即鄱陽,樂平,余幹,浮梁,德興,安仁)辦學求學之風,隨即高漲起來。
      尚賢重德,修葺州內先賢祠坊。吳芮,秦時爲番陽令(西漢時爲長沙王),在任時,爲政以德,很得民心,死後建有番君廟。”舊時在州治內,宋範仲淹知饒州遷廟于治西北”(今鄱陽西門)並定時祭祀。(元代重修時,立有番君廟碑,碑文系趙孟頫所書。明洪武八年即1375年又遷往十八坊毛家巷,即今高門倉庫後面高阜上)
      在城內德化橋,豎起了我國古代三大賢母之一,陶侃之母——湛氏故址巨碑,上镌“延賓坊故址”五個大字,供往來行人車馬駐足瞻仰。陶母截發延賓,說的是,西晉大將軍陶侃,幼年喪父,家境貧寒,陶母湛氏常教誡孩子,結交朋友,以誠相待,應以勝于自己的宗親才好。某年冬天,童年朋友鄱陽孝廉範逵來訪,倉卒間,家裏竟拿不出像樣的東西來招待客人,陶母隨即入室,剪掉自己的頭發,拿去變賣,換來酒食以款待兒子的朋友(截發延賓)。陶母又把冬天鋪床用的稻草編織的墊席拿去剁碎,以喂兒子朋友用的馬(剁席喂馬)。這充分表現了慈母熱情待客之情景。範公立先祠,樹德坊,對當時弘揚正氣,扭轉頹風,起了積極作用。
      修城疏渠。宋時的饒州城,東依下東湖,西臨濱州湖,北枕芝山,南襟鄱江,是個既怕洪水又怕澇災的水中城。範公守饒任職期間,饒州城洪水成災,沿鄱江一帶城埧有幾處爲洪浪沖毀。水退之後,計發民工修複。可就在爲城埧壘基時,基坑滲水如注,屢砌屢塌。此時範公晝夜寢食不安,于是問計于沿湖民衆,采取“河中淘金”方式,在基坑周圍挖坑排水,又用糯米蒸熟後摻拌石灰砌石塊,城基立成,坍毀城埧很快修複竣工,由此“金沙爲媒,城基爲證”成爲時人佳話。
      古時,成爲贛北的饒河水系“江右(北)魚埠”水運交通樞紐,商賈雲集之地的饒州。其府治有郭,即築城牆後,設有六門:東曰永平;南曰鄱江;西曰濱洲;西南曰月波;西北曰靈芝;北曰朝天。但由于當時饒州城裏內澇嚴重,特別是州城南和東湖之西南岸一帶更是洪水一片。“身甘一支巢,辛苦千仞翔,寸懷如春風,思與天下芳。”面對外洪內澇,災民饑困,範公將個人得失恩怨抛在腦後,積極投身入救災之中。他下令疏通內渠排泄泆水,親自到實地監工,將市內龌龊之水引出城外,在大家的努力下,當時的新橋、大龍橋、小龍橋等南面溝渠,僅在一個月內全部疏通。而對城東即永平門外的浮橋下的東湖之西南地帶,則將此地由南至北,東西向,分成幾塊,並初步開通了現五一路至東湖邊的幾條巷弄。這樣既排泄了內澇之水,又方便了群衆的往來,制住了泆水之禍,使饒州城逐步走向街道幹潔,巷弄無積水之狀。“九箭射東湖”的傳說,也就成了今天人們歌頌範公功績的名詞。爲防止災後疾病發生,他又提議,在城內多挖水井,改變吃河水的習慣。城內“七星井”如北鬥形(今己湮沒),爲範公所創鑿。今天鄱陽鎮的很多古井大多是那個時候挖的。老百姓感激地說,:“挖井用水不忘範仲淹”。
      严明狱规。范公一生勤政为民,体察民情。他来饶不久。就接待了不少前来申冤的百姓。对很多案件,他都亲自审理。有一天,鄱阳县的一位妇女牵着两孩童,跪拜在衙前喊冤。范公上前询问究竟,那妇人悲伤地说“我丈夫死在狱中,請大人做主,为我丈夫申冤”。范公安慰了那妇人之后,立即到监狱调查,通过实查得知,那妇人丈夫确是在狱中被严刑拷打而死。同时还了解到监狱中经常发生囚犯死亡的事。范公查后,十分震惊,严厉处罚了狱中看守官员,妥善安置了那妇人。下令饶州各县,严禁狱中滥用刑罚,严刑逼供,杜绝狱中囚犯意外死亡的现象发生。并要求手下官员办案多做调查研究,慎重量刑。监狱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不仅对案情审理有利,也使囚犯敢于陈述案情事实,结案较为迅速而合理。从此很多案子均能得到较为公正的处理,百姓感恩载德。
      奏免税课。饶州人向有种茶习惯,尤以浮梁县百姓种茶最盛。无奈每年贡茶负担过重,茶农苦不堪言。一天,范公和随从一行人长途跋涉,来到鄱阳县北部的铁炉冲村,(今鄱阳县金盘岭乡大梨胡家村),访唔曾在京师任侍郎致仕回家的故友——胡光先生。听说清官范大人来了,村里人沸腾了。不约而同地从家植梨树上挑选最大的摘下,送给范大人一行尝试,范公看着百姓送来的大梨子说:这个村种了这么多大梨子,以后就叫大梨胡家了,此话一出,把当场的百姓逗乐了。为纪念范公,铁炉冲村百姓将村更名为大梨胡家。至今,胡氏家谱上还记载着“此村名为宋景佑年间范仲淹所取”。当范公问及这里农民的生活状况时,胡光说:“这里的百姓由于茶税过重,不堪重负,长此下去,必民不聊生,有的百姓已经背井离乡,外出求生。”范公听后,心情十分沉重。联想到饶州所属德兴县冶场(地处邓公山)由于“出穴倾摧” ,银矿“不出银”,而贡课未除,矿工纷纷逃离,冶场濒临荒废。返回州署,范公伏案提笔,可一想起自己是被朝廷贬职的人,如再上奏,有可能再遭不测。但“不能做良相,且当良医”,救黎民于水火,帮病人于疾苦的忧民本性一直占上风的范公,通宵达旦就将减免贡茶税和暂免银矿贡课的奏折写好,并派人专送京城,朝廷很快批准了奏免。从此以后,饶州无茶税,万民称颂。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两句话:“一章奏免贡新茶,惠及饶民千万家” ,有诗云:“三出专城鬓已霜,一封奏罢邓公场。”银矿也得以复苏。
      扶弱濟貧。範公對家人對外人的愛,都是用自己的“仁愛之心”去溫暖的。歐陽修說他是“臨財好施,意豁如也”。富弼說他“天性喜施與,人有急必濟之。”在鄱陽,有這樣一個傳說流傳至今。
      範公在饒州時,曾有一窮書生求見。在與書生交談中,範公發現此書生很有才氣,且有報國之志,只是生活貧困,連飯都沒有飽食過一餐,身無分文,還想進京趕考。範公同情他的處境,也很欣賞他的才華和志向,于是想出了一個主意,讓他帶著紙墨,並令胥吏陪同,前往薦福寺去,拓印歐陽詢的碑帖,說是拓印後,拿到京師可出售,每本可獲千錢。窮書生和胥吏來到薦福寺,說明來意,寺僧答應第二天給他們拓印。不料夜間雷雨大作,雷轟碑裂。窮書生自怨運氣不佳,典故“時來風送滕王閣,運去雷轟薦福碑”的後句,指的就是此事。範公得知,也爲此而歎惜。爲了使窮書生不失科考良機,他從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些銀兩送給窮書生。窮書生含淚收下,准備進京趕考。

      3#
       樓主| 发表于 2018-12-4 15:17:09 | 只看該作者
      三:情系饒州
      範公在饒州期間。一有空閑,喜歡到饒州城北的芝山遊憩。
      芝山,又名土素山,海拔73.4米。唐龍元年(661)這裏因發現三莖靈芝,故刺史薛振將此山改爲今名。不久。當地人建亭于山頂,取名“芝亭”。每到晴天,登上此亭處,便可往西眺望廬山,飽覽湖光山色。由此,此亭一度稱爲“五老亭”。芝山南麓有座禅寺。唐朝初期建。寺後有“碧雲軒”。此軒據說爲範公任饒州知州時所建,“碧雲軒”三字也爲他親筆所提。範公常在此軒歇息,讀書,吟詩。“樓殿冠崔嵬,靈芝安在哉。雲飛過江去,花落入城來。得食鴉朝聚,聞經虎夜回。偶臨西閣望,五老夕陽開。”這首詠芝山詩就是在“碧雲軒”寫的,至今仍在民間流傳。
      “庆朔堂” 据说也为范公所创建。它位于当时府治木家山(今鄱阳中学校址内)的西北,“左瞰蜀锦,右连流杯,前占春香虚静,傍对湖光,四望直见” 。“庆朔堂”之名,好象有诸侯藏朔马之意。其实朔为初为始,又为北方隐喻朝廷,范公期望由此而获新生,一切从此而开始。“庆朔堂”旁边则是那个有着一览无遗,观看鄱阳湖的赏景佳处——“四望亭”。范公虽然没有留下赞颂“四望亭”的诗词,但从庆朔堂的选址,和他的诗中,也可看出他对庆朔堂和四望亭的喜爱。“有泽能理水,无簷不见山,番君千里国,俯仰一亭间(王十朋四望亭)”。
      &#171;送饒州董博士&#187;:“番國英豪富魯儒,同時舉送起鄉闾。文章恥學揚雄賦,議論羞談賈誼書。喜得明珠三十六,恨遺壯士二千馀。送君直上青霄去,行看歸乘驷馬車”,這是範公寄希望于饒州的莘莘學子的一首詩。表明這位曾任饒州父母官的一往情深。
      宋人重交遊。範公在朝爲公,交友爲誠。所謂朋黨乃是政敵強加給他的不實之詞。
      在朝廷,範公和韓琦,富弼,歐陽修,尹洙等人情逾手足,其價值取向,理想追求基本一致,但不黨同伐異,結黨營私,相反爲了國事,常“公言廷爭”,乃至”色忿“。範公以其人格魅力和道德風範贏得了時人尊重和後人好評。他因三黜貶饒州,尹誅挺身而出,稱”與仲淹義兼師友,願得俱貶”。王質“祖宴都門”,範公恐連累他而婉言謝之,王質義無反顧,稱“吾願爲黨人,從而貶之光矣”。宋人美其名曰:“金石之交”,實爲確切概括。範公即使對呂夷簡,也以國事爲重,生前已解仇。呂卒後,範公祭文;“得公遺書,適在邊土。就哭不逮,追想無窮。心存目斷,千裏悲風”(慶曆四年十一月)。他是發自內心的真摯哀悼,絕不是虛應故事的表面應酬。
      饒州不是京城,但這裏同樣有著交友的條件和暢談的樂趣。“山水番君國,文章漢侍臣。古來中酒地,今見獨醒人。坐嘯安浮俗,談詩接上賓。何由趨盛府,徒爾望清塵”。這首&#171;寄饒州範侍制&#187;律詩,是範公貶饒後不久,梅堯臣由德興轉往建德赴職,得知範公已至饒,自己不能親自拜會,故以詩表達對範公的敬仰之情。
      “……今日貶江徼,多慚韓與王。罪大禍不稱,所損傷纖芒。盡室來官下,君恩大難忘。酒聖無隱量,詩豪有馀章。秋來魏公亭,金菊何煌煌。登高發秘思,聊以摅吾狂。卓有梅聖俞,作邑郡之旁。矯首賦靈烏,擬彼歌滄浪。因成答客戲,移以贈名郎。泉南曹使君,詩源萬裏長。複我百馀言,疑登孔子堂。聞之金石音,純純自宮商。念此孤鳴鶴,聲應來遠方。相期養心氣,彌天浩無疆。鋪之被萬物,照之諧三光。此道果迂闊,陶陶吾醉鄉”&#171;鄱陽酬泉州曹使君見寄&#187;.從範公詩中,可以看到範公和梅饒臣,滕子京,魏介之,陳希亮,魏兼,畢京,曹徑這些文友,同年同僚或以紙筆相互酬唱,或來饒相聚,交流各自的感受,獲得互相關注的愉悅。
      “同心而友,唯德是依”,用洪邁的話說,是“始終相與,不以死生貴賤易其心”。
      &#171;岳阳楼记&#187;是受好友滕宗谅(范公称为子京)之约而写成的千古著名文章。滕宗谅(公元991-1047),是范仲淹的同榜进士,同僚挚友,曾降职监鄱阳郡榷酤。范仲淹知饶州时,曾写&#171;酬滕子京同年&#187;的七律诗:”谢家风雅若为酬,散吏方耽海上游。疏懒几忘传笔梦,寂寥仍有负薪忧。欲歌兰雪归真隐,敢向簪轩竞急流。如共茂先瞻气象,莫言神物在南州”。移官闰州(今江苏镇江一带)时,曾与滕子京,魏介之见面,饮酒吟诗抒志;“二公访贫交,过之如坦途” ,“相见乃大笑,命歌倒金壶”,“沒者草自绿,存者颜无朱”,“功名若在天,何必心区区”。可见他们之间的情谊非同一般。
      庆历六年(1046)滕子京谪守巴陵,修复岳阳楼完毕,为宣扬他的业绩,他接连发出几封求记信,請好友,文章高手作记。其中写《岳阳楼记》的是范仲淹,写《偃虹堤记》是欧阳修,写&#171;岳州学记&#187;是尹诛。这三篇记都求到了,面子之大,友情之高,难于言表。并使&#171;岳阳楼记&#187;形成四绝:滕修楼,范作记,苏(舜卿)书石,邵(餗)篆额,传为美谈。
      且不评,范公是否到过岳阳及洞庭湖,但范公却亲身体验了“浩之汤汤,横无际涯”,“波澜不惊,一碧万顷”的鄱阳湖的景况。可以说,假如没有滕子京并修复岳阳楼,就没有范公的&#171;岳阳楼记&#187;;假如没有&#171;岳阳楼记&#187;的传世佳作,范公的影响肯定会大打折扣。因为一提到范公,就会想起他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想到范公和他的&#171;岳阳楼记&#187;,人们就会想到,这是范公应他的好友滕子京约請而写的。其时,范公贬之邓州(今河南邓县),接信三个月之后写成。这集中体现了范公“因心交友,唯德是依”的高尚品德。
      景佑四年(1037)12月,范公奉旨离饶州而知润州。宝元元年(1038)知越州。三年(1040),范公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知州。庆历三年(1043),范公为参知政事,实施“庆历新政”。庆历五年(1045)底,范公被贬为邓州知州。皇佑二年(1050)知杭州,知青州。皇佑四年(1052),范公請知颍州,五月在赴任途中病逝于徐州,终年63周岁。范公病重期间,仁宗皇帝派人问候并赐药。死后。仁宗亲笔书写了“褒贤”之碑,并赠兵部尚书,谥“文正”。
      这里要说的是,最使人感动的是,范公在生命垂危时写下&#171;遗表&#187;计六百字:除总结自己的人生外,还希望仁宗“上承天心,下绚人欲,明慎行赏,而使之必当;精审号令,而期于必行。尊崇贤良,栽抑侥幸,制民于未乱,纳民于大中” ,丝毫不提个人所求。按照宋朝规定,大臣临终前要留&#171;遗表&#187;可向皇帝提出给予子孙照顾的請求,叫“遗表恩”。范公在&#171;遗表&#187;中却“不于私泽,不为禄仕出”。并且范公死后,无房产,无钱财,后事都是朋友帮忙,按遗嘱运往河南伊州万安山母亲谢氏墓旁安葬的。
      “先憂後樂”忠君愛民是範公的人格。範公死後,王安石稱其爲“一世之師”。朱熹評論他爲“天地間第一流人物。”&#171;宋史&#187;稱其爲”本朝人物第一“。康熙帝贊其爲”濟世良相”並欽定將範公之牌位置放于孔廟之中。毛澤東從心裏佩服中國古代文臣有兩人:一是範仲淹,一是曾國藩。這都是因爲範公一生以其特殊的人品和作爲,流傳于世,光照人間。
      作者:範厚邦  江西範學研究者
      本文中有关範仲淹在饒州(鄱阳县)的事迹,有来自&#171;鄱阳风情&#187;,有来自&#171;鄱阳名人传&#187;,也有来自其他有关文章和&#171;谱载&#187;,在此一并致谢。
      範氏族譜網www.fanszp.com

      4#
       樓主| 发表于 2018-12-4 15:21:10 | 只看該作者
      範氏先祖厚德載物!

      5#
      发表于 2018-12-17 10:27:57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現有三大姓千年不衰:一是周家,二是孔家,三是範家,
      這都是先祖積德行善的果報。

      6#
      发表于 2018-12-18 11:44:03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現有三大姓千年不衰:一是周家,二是孔家,三是範家,
      這都是先祖積德行善的果報。
      7#
      发表于 2018-12-18 11:50:19 | 只看該作者
      人在做,天在看。
      如果人欠你的,老天爺會還給你。
      所以做事不要怕失败,只要感觉是对的,只管勇往直前的做好 了……
      8#
      发表于 2019-1-16 21:06:36 | 只看該作者
      範文正公每到一處都會留下芳名。

      9#
      发表于 2019-1-29 09:50:14 | 只看該作者
      範氏先祖厚德載物!
      10#
      发表于 2019-1-29 10:11:42 | 只看該作者
      俺的故鄉,
      名人聚集的地方

      11#
      发表于 2019-1-29 10:13:57 | 只看該作者
      俺的故鄉,
      名人聚集的地方

      12#
      发表于 2019-1-31 12:05:55 | 只看該作者
      範氏後人多多效仿

      13#
      发表于 2019-1-31 12:11:11 | 只看該作者

      說得好,
      中國14億人口新的百家姓範姓排第59了,
      多子多福,
      範氏人丁興旺
      14#
      发表于 2019-1-31 21:23:27 | 只看該作者
      醉酒甜心 发表于 2019-1-29 09:50
      範氏先祖厚德載物!

      此言極是

      15#
      发表于 2019-1-31 21:31:46 | 只看該作者
      文正公一生走到哪裏都能留下累累功績!

      16#
      发表于 2019-1-31 21:37:50 | 只看該作者
      一語驚人 发表于 2019-1-31 21:31
      文正公一生走到哪裏都能留下累累功績!

      的確如此,
      就連嶽陽樓記都是在他被貶後的佳作

      17#
       樓主| 发表于 2019-2-1 09:29:12 | 只看該作者
      範文正公的絕世佳作,《嶽陽樓記》
      千古流傳

      18#
      发表于 2019-2-1 09:38:09 | 只看該作者
      千古絕唱《嶽陽樓》
      新中國的領袖也在追尋嶽陽樓的精神
      19#
      发表于 2019-2-1 09:39:49 | 只看該作者
      好的精神一定要好好的傳承

      20#
      发表于 2019-2-1 09:46:42 | 只看該作者
      并祝福:範氏人丁興旺

      QQ|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思童網

      GMT+8, 2025-9-10 02:53 , Processed in 1.125180 second(s), 17 queries .

      Copyright © 2003- 思童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備14009328號-1 Powered by Discuz!

      快速回複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HoME开心激情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