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激情电影

    1. <form id=REURtuYJD><nobr id=REURtuYJD></nobr></form>
      <address id=REURtuYJD><nobr id=REURtuYJD><nobr id=REURtuYJD></nobr></nobr></address>

      思童論壇

       找回密碼
       注冊賬戶
      搜索
      查看: 6611|回複: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範學文化巡禮之二十六 紅螺山

        [複制鏈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3 21:08: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覽 |閱讀模式
      範學文化巡禮之二十六  紅螺山

      在多年学习范氏传承文化中,在数载探索范姓历史资料中,有一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范氏宗族贤人,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时隐时现,挥之不去,他就是继范武子、范蠡、范雎、范仲淹之后, 我们范氏家族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重要名人—范文程。
      範文程,字憲鬥,號輝嶽,谥文肅,是大清王朝開國第一漢臣、第一功臣、第一謀臣、第一忠臣,盡心盡力地輔佐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聖祖,是集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于一身的民族團結的楷模。
      範文程是宋朝範仲淹的18代孫,他于1597年出生在沈陽,1666年8月在沈陽去世,遵照其遺願,康熙皇帝特賜厚葬在北京郊區名川紅螺山南麓與京北名刹紅螺寺爲鄰。在1966年這座整整300年,僅次于皇陵的名墓在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在“革命”的紅衛兵數噸炸藥的威力下,蕩成一片廢墟。但這只是聽說,而範文程的陵墓的具體地址,目前的狀況還是一無所知。
      自(壬午中元節)全國範氏宗親代表伊川聚會祭祖以來,我先後對範武子陵、範隋墓、範蠡、範雎、範增墓進行尋迹、訪蹤、解迷、撲影,取得一定的成果之際,遂想聯合範文程的後裔一起赴紅螺山考察,可是誰又曾想到,找範文程的後代談何容易。
      如果找范武子的后代真是一套一套又一套;找范仲淹的后代真是一部一部又一部;找忠宣房的后代真是一册一册又一册;找沈阳支脉的后代真是一卷一卷又一卷;找范文程的前辈真是一页一页又一页;但如找范文程的后裔真是一个一个又一个,如大海捞针一般,我苦苦找了近十年,才仅找到三个。我花400元钱从鞍山范垂钢处“請”来的“沈阳支脉”宗谱中,竟然是范文程有儿“无”孙。殊不知没有范文程后代的宗谱竟敢说是“沈阳支脉”,真乃岂有此理。
      難道說範文程無後代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爲範文程有六個兒子,個個都是有文化、有官職、有地位、有政治勢力,又有經濟實力的子孫滿堂的男子漢大丈夫。
      难道说他们都 因年代久远,错记失传了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他们(沈阳支脉)至今都清晰的按着范文程改定的特有字辈有序不乱的传着宗接着代。
      究查原因,乃民國初期,1916年丙辰洪憲元年,在議直隸(河北省)關于懷柔紅螺山範文肅公陵苑修繕款時,有一位軍閥文盲說:範文程身爲大明漢人,幫助滿族推翻大明王朝的行徑是漢奸之作爲,對此墓陵國家不予支持修繕款項(沒有定性爲漢奸,只是懷疑範文程幫助了少數民族將正統的大明王朝給滅亡了)。因此陵苑未修成,還落了個“漢奸”之嫌疑。從此,範文程的陵墓冷落下來、荒廢下來,最後毀滅在1966“文化大革命”中,紅衛兵在“破四舊”、“立四新”的旗幟下,對“封、資、修”全面實行無産階級專政的“打”、“砸”、“搶”中。
      範文程1597年出生在東北沈陽,成長在東北撫順,21歲離家謀生(參加工作),當時正是明萬曆腐敗至極時期,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各處造反的隊伍蜂湧而起,西北有高闖王、李闖王、張獻忠、牛金星等建大順滅大明,東北也和全國一樣,在滿族頭領努爾哈赤帶領下,占領了包括沈陽、撫順以東的大部,此時的範文程如若謀生,只能參加努爾哈赤的革命隊伍,他不可能沖破阻力和封鎖,步行數百裏投奔到關內已經腐敗透頂、的人民怨聲載道的大明王朝中來(如果當時從敵占區而來的人也會有探子、特務、臥底之嫌),在當時當地那樣一個特定的環境中謀取生存是很正常的,因爲他不是明朝的官員,也沒享受明朝的俸祿,更沒有參加過明朝的任何工作和活動,如將範文程列到吳三桂、洪承疇之流的行列中是非常錯誤的,他們之間的性質是截然不同的。
      況然大明王朝是被西北的黨項族人大順國皇帝李自成所推翻,而不是範文程所服務的東北滿族人所爲,相反,以範文程爲軍師的東北滿軍將推翻大明王朝的黨項族西北闖賊打敗,又爲大明皇帝行國喪之禮,推行滿漢同治,號召大明的官員複任原職,人民歸複舊業,命令軍隊蕩平闖寇,恢複大明王朝所丟失的國土。並且制定了一系列富國強民的措施辦法,統一了國家,穩定了民心,因而範文程又成爲一民族團結的典範,他所頒布實行的治國綱領、治軍方略受到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擁護和贊賞,爲國家的複興和昌盛,爲人民的安家和樂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比起大明王朝後期的腐敗透頂來講,是一次大革命、大進步。使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進。
      就是这么一个没形成决议的对范文程的评价,竟然使其后代不敢承认自己的祖宗,竟然使红螺山周围村庄中的范姓人员迁到外地埋名,更为可笑的是范国强的爷爷范炳辉因此而不敢承认是范仲淹的后代(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中华百家姓 范》第111页)。俗话说“五百年前是一家”,可范国强与范文程那是一千年前才是一家(范文程是范仲淹次子范纯仁的后代,范国强是范仲淹三子范纯礼的后代),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连臭名昭著的大奸臣秦桧的后代秦大士都敢承认其祖上是秦桧而成为清朝第43位状元,难道说范仲淹、范文程比秦桧还……
      常言道“樹倒猢孫散”,可範文程這棵大樹還未倒,只是樹葉有點“幹枯”,這“猢狲”就散了。可悲、可氣、可惱、可惡啊!
      我敬範文程對國家之忠;我敬範文程對人民之仁;我敬範文程對儒學之精;我敬範文程對自己之律;我敬範文程對家族之孝。帶著我對範文程之崇敬,以世界範氏宗親聯誼會常務副秘書長的身份,會同河北省範氏宗親會的負責人、河北滄州的監簿房後裔範寶泉先生、河北遷安市城關範文程後裔範垂來先生、遷安馬蘭莊範文程後裔範宇田、範葉強叔侄以及遼甯鞍山沈陽支脈的範垂剛先生,一行六人于2010年6月7日中午從不同的方向、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以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裝束、不同的輩份、不同的房別、不同的年齡、操著不同的鄉音,而懷著相同的心情、爲了相同的目的、朝著相同的目標、在北京火車站出站口彙集在了一起。用過午飯,按著人們的指點,乘地鐵到東直門轉916路公交汽車到懷柔,包乘出租車直奔範各莊而來,路上過紅螺寺之後,路兩邊的招牌一個接著一個,都是“農家小園吃住方便”,再加上姓氏,便成了李家農家園、張家農家園、王家農家園……。我告訴司機也提醒全體注意,遇到“範家”農家園後停車,可惜,十幾裏的各式農家小園就沒有一家是範家的。在“範各莊”這個大村標牌之下,我們下了車,步行于範各莊這個大村莊,來到村委會與村領導接洽,真是失望至極,村幹部不知範文程的墓址,亦不知範文程是何人,連本莊這個“範各莊”村名的來曆也不知,更奇怪的是,這個堂堂有名的數千人口的“範各莊”,竟沒有一個戶主是姓“範”的,僅有一個19歲的女同志姓範,還是去年剛從很遠的地方嫁到該村的。村幹部看到我們大失所望的表情,熱心地提供附近的下莊可能有範姓人家。
      範各莊離下莊很近,十幾分鍾就到了村的中部,見到溜彎的82歲的劉大伯,從其口中知道了範各莊與下莊的來曆,原來康熙年間,清閣老範文程被賜葬在紅螺山後,範各莊就被命名爲“範閣老莊”這四個字的村名。叫著別扭,不知哪年哪月,人們就省略地叫“範閣莊”,後來在寫村名時爲了省事,將範閣莊的閣字簡寫成“各”,就成了現在的“範各莊”,這個村的範姓人員都是範文程的後代,在民國後期都遷到別處了。
      下莊的來曆也是與範文程有關,原來範文程在紅螺山賜陵後,經常有文官武將來谒陵祭祀,朝廷在這個地方立了一塊大石,叫下馬石,文官到此下轎,武官到此下馬,一律步行去祭拜範文程墓,故此取名爲“下馬石莊”,後來叫著別扭,就省略成“下莊”了。下莊村在清朝間有很多姓範的,至民國中期,這些範姓人員紛紛離走,不知去向,只剩下哥倆,哥哥範傳安無後代而絕戶,弟弟範傳寶有一個兒子叫範垂缽,早年去了山西陽泉煤礦落戶,範傳安、範傳寶早已去世,在陽泉煤礦的範垂缽也有八十歲了,所以下莊村目前一個範姓也沒有了。當問起範文程的陵墓時,劉大伯侃侃有味地說:“範文程可是個大人物,他的陵墓離這兒10裏(五公裏),陵墓宏偉,規模大,規格高,全部是漢白玉石,可惜文化大革命破四舊,紅衛兵都給砸了,用炸藥都給炸粹了,就在紅螺寺西邊不遠處,離盧莊很近,對了,我說給你們,盧莊有姓範的”。我們對劉大伯戀戀不舍,而又對盧莊歸心似箭,來到盧莊天色已晚,我們住在盧莊村邊的一個農家小園,在一個比較大的飯店用晚飯,一天的勞累大家很快進入夢鄉。
      8號早晨5點,範垂來將大家喚醒,說剛才他起的早,與旅店老板閑談得知範文程的墓就在附近的老幹部局大院,大家一聽,來了精神,在垂來宗親的指引上山了。我們顧不及參觀京外名刹—紅螺寺,急蔥蔥直奔目的地。被保安留步,這裏是北京市老幹部培訓中心所在地,保安講,聽說這裏原來是一個大人物的陵園,文化大革命後將墓毀掉,建起了老幹部的休閑之地。但是不是範文程的墓就不太清楚了。從一個擺攤賣貨的老者口中得知這個老幹部培訓中心所在地是一個郭姓大官的陵墓地,而範文程範閣老的陵墓離此地還有二裏路,在盧莊的西邊,而這裏是盧莊的北面。在盧莊村中飯店用過早飯,來到村委會,見到盧書記,在他的指點和幫助下在村委會的東牆外和北牆後,我們看到了幾塊殘損的石碑,盧書記說這就是範文程陵墓散失到這裏的,盧書記說該村盧姓占大部分,是三百年前來這爲範文程守陵的,目前該村還有一戶範姓叫範先全,在村最西頭住,我們告別盧書記,我們謝過幫助我們看碑文的鄉親,來到範先全家,看到大門緊閉,鐵鎖把門,鄰居介紹,範先全每天早上7點出去放羊,11點才回來。
      現在是9點,還需等待兩個小時,我們趁這時間前去尋覓範文程的墓地,由于沒有標志,沒有痕迹,聽說只有兩個深坑。其實就在我們面前,就在我們腳下,可誰又能知道呢,南走走,北往往,你說說,他啦啦,猜測,評估了南北兩個大坊,結果都不是,而是中間的窪地。
      11時到了,我們徑直來到範先全家,不巧範先全今天七點坐公交車去懷柔醫院輸液去了,估計到12點才能回來,其老伴替代去放羊,剛回來。我們說明來意,亮明了身份、輩次,說明了來此之目的,我們一行論輩份,以範仲淹爲排,範垂剛、範垂來、範瑜田、範寶泉是30世孫,範葉強是31世孫,我範祥科是35世孫。不用打聽其輩份,從範先全這個字輩“先”中可以斷定,範先全肯定是範仲淹第28世孫,還能肯定是忠宣房,也能斷定是沈陽支脈,還有可能是範文程的後代。既然是範先全的老伴,那就是我們一行六人共同的奶奶了。奶奶姓趙,70歲了,是一個忠厚老實的莊稼人,她聽了我們在尋找範文程墓的的曲折過程,主動帶領我們到陵區一一講解。
      範文程的陵墓區非常好找,從北京東直門外乘936次公交車至終點站(紅螺寺)的前一站(盧莊村口)下車即到。
      據奶奶講,範文程陵區原來十分壯觀,近百畝的地域內有碩大的墳丘,有高大的碑樓,有文官武將及羊馬瑞獸,有宏偉的牌坊,有名貴的花草樹木,有小橋流水,有廊、榭、閣、亭。康熙皇帝的親筆金字“元輔高風”匾,于大殿額頭,其祭文是康熙大帝親自撰寫。此時,我不由想起盧書記一句話,“如恢複範文程的陵墓原貌,沒有四億人民幣是辦不到的”。可現在又是一幅什麽景象呢。由于我只有小學文化水平,不知用什麽文字來描繪,不知用什麽詞句來表達,只有雙目中飽含著欲淌的淚水,這是對文肅公的崇敬的淚水,這是數年心願找到墓址的激動的淚水,這是對“文化大革命”的憤怒的淚水,這是看到陵園淒慘而悲哀的淚水。
      百畝陵區由于前年修紅螺大道而占去20多畝,原來的地面以上建築蕩然無存,被炸碎的漢白玉坊、碑、人、獸一塊又一塊的散落在數十平方公裏的各個角落,大部分被砌成梯田的基壩和民房的屋基,有文字的碑而早已成爲文物販子的囊中之寶。河、湖、灣已成沙涸漠,魚翔淺底、錦鱗遊泳無從談起,但岸芷汀蘭、郁郁蔥蔥長存,一棵棵聳天青楊像一個個衛士威武的爲文肅公站崗放哨,也在狂風下左搖右晃,發出一陣陣“垮啦”、“垮啦”的哀鳴。陵主區並排著兩個石砌墓穴,四壁潔淨,天天“朝陽”,任憑雪霜露霖和一個又一個的春夏秋冬。墓中的珠寶任路人掠取,連潔白的诤骨一塊也沒剩。這是文肅公和金夫人的合葬之墓,其楠木棺、柏木椁早已成爲木匠的高檔家俱,以噸而計的水銀去向不明。
      这里是卢庄村的集体所有制的土地,早已承包给外地的人耕种劳作。我们小心翼翼地看着脚下、一步一个脚印地脚踏“实”地,不敢踩伤庄稼。在田间、在路边,我们手中的摄像机和照相机引起了路人的好奇和注意,他们有的用耳朵听着我们的来意,有的用眼睛看着我们的身份证明,有的用手掌指出粹石遗块的去向,有的用口舌叮嘱给我们千万不要吸烟防火消防。我们在专心致志的听着、看着、摄着、记着,竟吸引来了数只蜻蝶在我们之间穿梭飞舞,有几只喜鹊在我们头顶上盘旋,并发出不断的叫鸣声!这声音是对范文程德才的肯定,这声音是对范文程的遭遇不平,这声音是对“文化大革命”的控诉,这声音是对我们迟到的斥责。是啊!40多年了,文肃公竟这样强忍夏酷冬冷;凄惨荒凉至极;但是虽然来迟,毕竟我们还是不請自愿地来了,此时听这声音又成了对我们的表彰和赞扬和对我们这次行动的祝福和肯定。
      中午12點爺爺範先全回來了,在離陵區最近、最大、最好的飯店我們向爺爺奶奶敬酒,聽飯店老板介紹範文程陵園的現狀,飯後我去買單結帳,櫃台竟不收,經究原因,這個飯店是先全爺爺的親戚開的,剛才那個老板是先全爺爺的門婿。先全爺爺爲人忠厚老實,在盧莊村,在範各莊鄉是唯一的範姓戶主,也是唯一的範文程的後裔,他在這裏幾代人默默地見證了祖陵的榮光,也見證了祖陵的敗落,無奈地是單門獨戶、權薄勢單、孤掌難鳴,過著一個普通人過的溫飽日子。
      在等车的半个小时内,我们还是不能平静,再去陵区转一转,再到墓地看一看,一步一回首,两步一叹声,上了汽车,双目直聚文肃公,十指并拢、两拳握抱,拜别文肃公,再见了,文肃公,請你相信,我们还会再来的,车走远了,但我的目光还是在那个方向定位、陷入沉思:
      範文程的後裔你們都在哪裏“藏著”?
      沈陽支脈的後裔你們有何感想?
      範锪的後代們你們不該沈默!
      範嶽的子孫們你們應該行動!
      忠宣房的宗親你們不要置若罔聞!
      範文正公的子孫們,我們不能置之不理!
      範武子的後代們都站出來有力出力,有錢出錢,與地方政府一道將我族的孝順之孫、國家的忠良之臣,範文程的墓地修複!
      愛新覺羅氏家族你們應當給予大聲呼籲!
      清史学者专家们,請你们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
      (筆者:範祥科,現任世界範氏宗親會常務副秘書長,河北省範氏宗親會秘書長)
      通信地址:河北省唐海縣衛生局  郵編:063200
      13663356906  13932527788  0315-8989969
      2#
      发表于 2010-11-4 03:21:21 | 只看該作者
      範文程的後裔你們都在哪裏“藏著”?
      3#
      发表于 2011-1-31 18:52:39 | 只看該作者
      範氏的在論壇報個名吧
      4#
      发表于 2011-3-31 00:49:48 | 只看該作者
      自古皇帝,只要愛民者人人都應敬之,何須在乎民族與姓氏?輔佐愛民的皇帝的大臣怎麽能被遣之?
      5#
      发表于 2011-9-5 16:35:34 | 只看該作者
      要開籌備會了嗎?
      6#
      发表于 2011-11-11 17:47:57 | 只看該作者
      清史学者专家们,請你们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
      7#
      发表于 2011-11-11 23:20:30 | 只看該作者
      似乎要擴大影響才好.
      8#
      发表于 2011-11-22 16:29:23 | 只看該作者
      以下是引用快樂筏子2011-11-11 15:20:30的發言:
      似乎要擴大影響才好.

      研究會的准備工作就緒,馬上要開了。
      9#
      发表于 2012-1-5 20:24:42 | 只看該作者
      範氏後裔八百年興旺不衰!
      10#
      发表于 2012-1-9 22:53:38 | 只看該作者
      羨慕名人之後!
      11#
      发表于 2013-3-26 18:09:56 | 只看該作者
      又長知識了
      12#
      发表于 2013-4-5 18:19:07 | 只看該作者
      上學時最喜歡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13#
      发表于 2013-4-8 23:40:52 | 只看該作者
      範仲淹的精神文化值得傳送!
      焉然 该用戶已被删除
      14#
      发表于 2013-10-8 07:52:56 |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5#
      发表于 2018-8-12 08:10:13 | 只看該作者
      範氏後裔人丁興旺!

      16#
      发表于 2018-8-12 08:36:05 | 只看該作者
      優樂精神永遠傳承。

      17#
      发表于 2018-8-23 16:22:24 | 只看該作者
      範武子的後代們都站出來有力出力,有錢出錢,與地方政府一道將我族的孝順之孫、國家的忠良之臣,範文程的墓地修複!
      愛新覺羅氏家族你們應當給予大聲呼籲!
      清史学者专家们,請你们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

      QQ|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思童網

      GMT+8, 2025-9-10 02:45 , Processed in 1.125180 second(s), 18 queries .

      Copyright © 2003- 思童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備14009328號-1 Powered by Discuz!

      快速回複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HoME开心激情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