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激情电影

    1. <form id=REURtuYJD><nobr id=REURtuYJD></nobr></form>
      <address id=REURtuYJD><nobr id=REURtuYJD><nobr id=REURtuYJD></nobr></nobr></address>

      思童論壇

       找回密碼
       注冊賬戶
      搜索
      查看: 1957|回複: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理者應該知道的68個故事

      [複制鏈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6 00:10: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覽 |閱讀模式
      一、用人之道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麽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裏,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锱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裏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裏,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二、鹦鹉
        
          一個人去買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標:此鹦鹉會兩門語言,售價二百元。
          另一只鹦鹉前則標道:此鹦鹉會四門語言,售價四百元。
          該買哪只呢?兩只都毛色光鮮,非常靈活可愛。這人轉啊轉,拿不定主意。
          結果突然發現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亂,標價八百元。
          這人趕緊將老板叫來:這只鹦鹉是不是會說八門語言?
          店主說:不。
          這人奇怪了:那爲什麽又老又醜,又沒有能力,會值這個數呢?
          店主回答:因爲另外兩只鹦鹉叫這只鹦鹉老板。
        
          這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領導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強,只要懂信任,懂放權,懂珍惜,就能團結比自己更強的力量,從而提升自己的身價。
          相反許多能力非常強的人卻因爲過于完美主義,事必躬親,什麽人都不如自己,最後只能做最好的攻關人員,銷售代表,成不了優秀的領導人。
        
        
        三、袋鼠與籠子
        
          一天動物園管理員發現袋鼠從籠子裏跑出來了,于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爲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10米加高到20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30米。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員們大爲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長頸鹿和幾只袋鼠們在閑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管理心得:事有"本末"、"輕重"、"緩急",關門是本,加高籠子是末,舍本而逐末,當然就不得要領了。管理是什麽?管理就是先分析事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認清事情的"本末"、"輕重"、"緩急",然後從重要的方面下手。
        
        
        四、扁鵲的醫術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于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麽爲什麽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長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發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爲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裏。而我是治病于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爲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管理心得: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而往往是即使請来了名气很大的"空降兵",结果于事无补。
        
        
        五、曲突徒薪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裏做客,看見主人家的竈上煙囪是直的,旁邊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訴主人說,煙囪要改曲,木材須移去,否則將來可能會有火災,主人聽了沒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請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請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請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管理心得:一般人認爲,足以擺平或解決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各種棘手問題的人,就是優秀的管理者,其實這是有待商榷的,俗話說:"預防重于治療",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勝于治亂于已成之後,由此觀之,企業問題的預防者,其實是優于企業問題的解決者
        
        
        六、救人
        
          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上尉忽然發現一架敵機向陣地俯沖下來。照常理,發現敵機俯沖時要毫不猶豫地臥倒。可上尉並沒有立刻臥倒,他發現離他四五米遠處有一個小戰士還站在哪兒。他顧不上多想
          ,一個魚躍飛身將小戰士緊緊地壓在了身下。此時一聲巨響,飛濺起來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們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塵土,回頭一看,頓時驚呆了:剛才自己所處的那個位置被炸成了一個大坑。
        
        
        七、出門
        
          古時候,有兩個兄弟各自帶著一只行李箱出遠門。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將兄弟倆都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們只好左手累了換右手,右手累了又換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來,在路邊買了一根扁擔,將兩個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擔上。他挑起兩個箱子上路,反倒覺得輕松了很多。
        
          把這兩個故事聯系在一起也許有些牽強,但他們確實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故事中的小戰士和弟弟是幸運的,但更加幸運的是故事中的上尉和大哥,因爲他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管理心得:在我們人生的大道上,肯定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但我們是不是都知道,在前進的道路上,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有時恰恰是爲自己鋪路!
        
        
        八、魚王的兒子
        
          有個漁人有著一流的捕魚技術,被人們尊稱爲"漁王"。然而"漁王"年老的時候非常苦惱,因爲他的三個兒子的漁技都很平庸。
          于是个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請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聽了他的訴說後,問:"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們嗎?"
          "是的,爲了讓他們得到一流的捕魚技術,我教得很仔細很耐心。"
          "他們一直跟隨著你嗎?"
          "是的,爲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直讓他們跟著我學。"
          路人說:"這樣說來,你的錯誤就很明顯了。你只傳授給了他們技術,卻沒傳授給他們教訓,對于才能來說,沒有教訓與沒有經驗一樣,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九、河邊的蘋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邊聚攏著一幫虔誠的弟子。這一天,他囑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擔柴回來。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目瞪口呆。只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無功而返,弟子們都有些垂頭喪氣。唯獨一個小和尚與師傅坦然相對。師傅問其故,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傅說,過不了河,打不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我就順手把樹上唯一的一個蘋果摘來了。後來,這位小和尚成了師傅的衣缽傳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過不了的河掉頭而回,也是一種智慧。但真正的智慧還要在河邊做一件事情:放飛思想的風筝,摘下一個"蘋果"。曆覽古今,抱定這樣一種生活信念的人,最終都實現了人生的突圍和超越。
        
        
        十、右手握左手
        
          桌上流行一首順口溜:握著老婆的手,好像右手握左手。
          每當有人念出: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一桌子人便會意地放聲笑起來,氣氛立刻就輕松了。當然,這是基于人家對該順口溜的一致理解——感覺准確,描述到位。
          有一天在餐桌上有人又念起這段順口溜,男人們照例笑得起勁。
          後來發現餐桌上的一位女人沒笑。男人們忙說鬧著玩別當真。沒想到女人認真地說:最妙的就是這"右手握左手"。第一,左手是最可以被右手信賴的;第二,左手和右手彼此都是自己的;第三,別的手任怎麽叫你愉悅興奮魂飛魄散,過後都是可以甩手的,只有左手,甩開了你就殘缺了,是不是?一桌子男人都佩服,稱贊女人的理解深刻而獨到,婦人淡淡地說:有什麽深刻而獨到,不妨回去念給你們各自的老婆聽聽,看她們說些什麽。
          男人當中有膽子大的果然回去試探老婆,果然老婆們的理解均與餐桌上的女士相同。
          她們都是左手,男人們當然要以左手計。
          而他們都是右手,他們當然作右手想
        
        
        十一、抉擇
        
          一個農民從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卻被淹死了。
          事後,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他做得對,因爲孩子可以再生一個,妻子卻不能死而複活。有的說他做錯了,因爲妻子可以另娶一個,孩子卻不能死而複活。
          我聽了人們的議論,也感到疑惑難決: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應該救妻子呢,還是救孩子?
          于是我去拜訪那個農民,問他當時是怎麽想的。
          他答道:"我什麽也沒想。洪水襲來,妻子在我身過,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遊。當我返回時,孩子已經被洪水沖走了。"
          歸途上,我琢磨著農民的話,對自己說:所謂人生的抉擇不少便是如此。
        
        
        十二、簡單道理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于是他們分道揚镳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幹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爲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面對現實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爲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啓示。
        
        
        十三、並不是你想象中那樣
        
          兩個旅行中的天使到一個富有的家庭借宿。這家人對他們並不友好,並且拒絕讓他們在舒適的客人臥室過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給他們找了一個角落。當他們鋪床時,較老的天使發現牆上有一個洞,就順手把它修補好了。年輕的天使問爲什麽,老天使答到:"有些事並不像它看上去那樣。"
          第二晚,兩人又到了一個非常貧窮的農家借宿。主人夫婦倆對他們非常熱情,把僅有的一點點食物拿出來款待客人,然後又讓出自己的床鋪給兩個天使。第二天一早,兩個天使發現農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們唯一的生活來源——一頭奶牛死了。年輕的天使非常憤怒,他質問老天使爲什麽會這樣,第一個家庭什麽都有,老天使還幫助他們修補牆洞,第二個家庭盡管如此貧窮還是熱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卻沒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並不像它看上去那樣。"老天使答道,"當我們在地下室過夜時,我從牆洞看到牆裏面堆滿了金塊。因爲主人被貪欲所迷惑,不願意分享他的財富,所以我把牆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來召喚農夫的妻子,我讓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並不像它看上去那樣。"
        
          有些時候事情的表面並不是它實際應該的樣子。如果你有信念,你只需要堅信付出總會得到回報。你可能不會發現,直到後來......
        
        
        十四、養牛之道
        
          我們旅行到鄉間,看到一位老農把喂牛的草料鏟到一間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問道:
          "老公公,你爲什麽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讓它吃?"
          老農說:"這種草草質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顧;但是我放到讓它勉強可夠得著的屋檐上,它會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個精光。"
        
        
        十五、愛人之心 
        
          這是發生在英國的一個真實故事。
          有位孤獨的老人,無兒無女,又體弱多病。他決定搬到養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購買者聞訊蜂擁而至。住宅底價8萬英鎊,但人們很快就將它炒到了10萬英鎊。價錢還在不斷攀升。老人深陷在沙發裏,滿目憂郁,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會賣掉這棟陪他度過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個衣著樸素的青年來到老人眼前,彎下腰,低聲說:"先生,我也好想買這棟住宅,可我只有1萬英鎊。可是,如果您把住宅賣給我,我保證會讓您依舊生活在這裏,和我一起喝茶,讀報,散步,天天都快快樂樂的——相信我,我會用整顆心來照顧您!"
          老人颔首微笑,把住宅以1萬英鎊的價錢賣給了他。
        
          完成夢想,不一定非得要冷酷地厮殺和欺詐,有時,只要你擁有一顆愛人之心就可以了。
        
        
        十六、給予
          有個老木匠准備退休,他告訴老板,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說可以。但是大家後來都看得出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時候,老板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
          "這是你的房子,"他說,"我送給你的禮物。"
          他震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麽會這樣呢?現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濫造的房子裏!
        
          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漫不經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自己的處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裏了。把你當成那個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進去一顆釘,加上去一塊板,或者豎起一面牆,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優美、高貴,牆上的銘牌上寫著:"生活是自己創造的。"
        
        
        十七、提醒自我
        
          有個老太太坐在馬路邊望著不遠處的一堵高牆,總覺得它馬上就會倒塌,見有人向牆走過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牆要倒了,遠著點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著她大模大樣地順著牆根走過去了——那堵牆沒有倒。老太太很生氣:"怎麽不聽我的話呢?!"又有人走來,老太太又予以勸告。三天過去了,許多人在牆邊走過去,並沒有遇上危險。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牆根下仔細觀看,然而就在此時,牆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塵磚石中,氣絕身亡。
        
          提醒別人時往往很容易,很清醒,但能做到時刻清醒地提醒自己卻很難。所以說,許多危險來源于自身,老太太的悲哀便因此而生
      十八、窗
        
          有個太太多年來不斷抱怨對面的太太很懶惰,"那個女人的衣服永遠洗不幹淨,看,她晾在外院子裏的衣服,總是有斑點,我真的不知道,她怎麽連洗衣服都洗成那個樣子......"
          直到有一天,有個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發現不是對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幹淨。細心的朋友拿了一塊抹布,把這個太太的窗戶上的灰漬抹掉,說:"看,這不就幹淨了嗎?"
          原來,是自己家的窗戶髒了。
        
        
        十九、習慣與自然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這不荒謬嗎?可這荒謬的場景在印度和秦國隨處可見。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將它綁在水泥柱或鋼柱上,無論小象怎麽掙紮都無法掙脫。小象漸漸地習慣了不掙紮,直到長成了大象,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時,也不掙紮。
          馴虎人本來也像馴象人一樣成功,他讓小虎從小吃素,直到小虎長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會傷人。馴虎人的致命錯誤在于他摔了交之後讓老虎舔淨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終于將馴虎人吃了。
        
          小象是被鏈子綁住,而大象則是被習慣綁住。
          虎曾經被習慣綁住,而馴虎人則死于習慣(他已經習慣于他的老虎不吃人)。
          習慣幾乎可以綁住一切,只是不能綁住偶然。比如那只偶然嘗了鮮血的老虎。
        
        
        二十、留個缺口給別人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請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企業家沒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圈,只是並沒有畫圓滿,留下一個缺口。他反問道:"這是什麽?""零"、"圈"、"未完成的事業"、"成功",台下的聽衆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對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實,這只是一個未畫完整的句號。你們問我爲什麽會取得輝煌的業績,道理很簡單:我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圓滿,就像畫個句號,一定要留個缺口,讓我的下屬去填滿它。"
          留個缺口給他人,並不說明自己的能力不強。實際上,這是一種管理的智慧,是一種更高層次上帶有全局性的圓滿。
        
          給猴子一棵樹,讓它不停地攀登;給老虎一座山,讓它自由縱橫。也許,這就是企業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
        
        
        二十一、馬
        
          馬,本來自由自在的在山間撒野,渴了喝點山泉,累了就睡在地上曬太陽,無憂無慮。可是自從有了伯樂,馬的命運就改變了,給它的頭戴上籠辔,在它的背上置放鞍具,拴著它,馬的死亡率已經是十之二三了,然後再逼著它運輸東西,強迫它日行千裏,在它的腳上釘上鐵掌,馬的死亡率就過半了。馬本來就是毫無規矩毫無用處的動物,讓它吸取日月之精化,天地之靈氣,無用無爲,還得以享盡天年,教化它,讓它懂得禮法,反而害了它的生命。
        
          人何嘗不是如此呢?在規矩的約束下我們是否也喪失了本我,成天遵循別人制定的禮義,逼迫自己去做不願意做的事情,有限的生命還剩下多少呢?
        
        
        二十二、所長無用
        
          有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妻子擅長織白絹。他想遷到越國去。友人對他說:"你到越國去,一定會貧窮的。""爲什麽?""草鞋,是用來穿著走路的,但越國人習慣于赤足走路;白絹,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習慣于披頭散發。憑著你的長處,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這樣,要使自己不貧窮,難道可能嗎?"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人要發揮其專長,就必須適合社會環境需要。如果脫離社會環境的需要,其專長也就失去了價值。因此,我們要根據社會得需要,決定自己的行動,更好去發揮自己的專長。
        
        
        二十三、佛塔上的老鼠
        
          一只四處漂泊的老鼠在佛塔頂上安了家。
          佛塔裏的生活實在是幸福極了,它既可以在各層之間隨意穿越,又可以享受到豐富的供品。它甚至還享有別人所無法想象的特權,那些不爲人知的秘笈,它可以隨意咀嚼;人們不敢正視的佛像,它可以自由休閑,興起之時,甚至還可以在佛像頭上留些排泄物。
          每當善男信女們燒香叩頭的時候,這只老鼠總是看著那令人陶醉的煙氣,慢慢升起,它猛抽著鼻子,心中暗笑:"可笑的人類,膝蓋竟然這樣柔軟,說跪就跪下了!"
          有一天,一只餓極了的野貓闖了進來,它一把將老鼠抓住。
          "你不能吃我!你應該向我跪拜!我代表著佛!"這位高貴的俘虜抗議道。
          "人們向你跪拜,只是因爲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爲你!"
          野貓譏諷道,然後,它像掰開一個漢堡包那樣把老鼠掰成了兩半。
        
        
        二十四、鋼玻璃杯的故事 
        
          一個農民,初中只讀了兩年,家裏就沒錢繼續供他上學了。他辍學回家,幫父親耕種三畝薄田。在他19歲時,父親去世了,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顧身體不好的母親,還有一位癱瘓在床的祖母。
          八十年代,農田承包到戶。他把一塊水窪挖成池塘,想養魚。但鄉裏的幹部告訴他,水田不能養魚,只能種莊稼,他只好又把水塘填平。這件事成了一個笑話,在別人的眼裏,他是一個想發財但有非常愚蠢的人。
          聽說養雞能賺錢,他向親戚借了500元錢,養起了雞。但是一場洪水後,雞得了雞瘟,幾天內全部死光。500元對別人來說可能不算什麽,對一個只靠三畝薄田生活的家庭而言,不啻天文數字。他的母親受不了這個刺激,竟然憂郁而死。
          他後來釀過酒,捕過魚,甚至還在石礦的懸崖上幫人打過炮眼......可都沒有賺到錢。
          35歲的時候,他還沒有娶到媳婦。即使是離異的有孩子的女人也看不上他。因爲他只有一間土屋,隨時有可能在一場大雨後倒塌。娶不上老婆的男人,在農村是沒有人看得起的。
          但他還想搏一搏,就四處借錢買一輛手扶拖拉機。不料,上路不到半個月,這輛拖拉機就載著他沖入一條河裏。他斷了一條腿,成了瘸子。而那拖拉機,被人撈起來,已經支離破碎,他只能拆開它,當作廢鐵賣。
          幾乎所有的人都說他這輩子完了。
          但是後來他卻成了我所在的這個城市裏的一家公司的老總,手中有兩億元的資産。現在,許多人都知道他苦難的過去和富有傳奇色彩的創業經曆。許多媒體采訪過他,許多報告文學描述過他。但我只記得這樣一個情節——
          記者問他:"在苦難的日子裏,你憑什麽一次又一次毫不退縮?"
          他坐在寬大豪華的老板台後面,喝完了手裏的一杯水。然後,他把玻璃杯子握在手裏,反問記者:"如果我松手,這只杯子會怎樣?"
          記者說:"摔在地上,碎了。"
          "那我們試試看。"他說。
          他手一松,杯子掉到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音,但並沒有破碎,而是完好無損。他說:"即使有10個人在場,他們都會認爲這只杯子必碎無疑。但是,這只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玻璃鋼制作的。"
        
          于是,我記住了這段經典絕妙的對話。這樣的人,即使只有一口氣,他也會努力去拉住成功的手,除非上蒼剝奪了他的生命......
        
        
        二十五、機會
        
          A在合資公司做白領,覺得自己滿腔抱負沒有得到上級的賞識,經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見到老總,有機會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幹就好了!!
          A的同事B,也有同樣的想法,他更進一步,去打聽老總上下班的時間,算好他大概會在何時進電梯,他也在這個時候去坐電梯,希望能遇到老總,有機會可以打個招呼。
          他們的同事C更進一步。他詳細了解老總的奮鬥曆程,弄清老總畢業的學校,人際風格,關心的問題,精心設計了幾句簡單卻有份量的開場白,在算好的時間去乘坐電梯,跟老總打過幾次招呼後,終于有一天跟老總長談了一次,不久就爭取到了更好的職位。
        
          愚者錯失機會,智者善抓機會,成功者創造機會。機會只給准備好的人,這准備二字,並非說說而已。
        
        
        二十六、瘋子和呆子
        
          一個心理學教授到瘋人院參觀,了解瘋子的生活狀態。一天下來,覺得這些人瘋瘋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開眼界。
          想不到准備返回時,發現自己的車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個瘋子幹的!"教授這樣憤憤地想道,動手拿備胎准備裝上。
          事情嚴重了。下車胎的人居然將螺絲也都下掉。沒有螺絲有備胎也上不去啊!
          教授一籌莫展。在他著急萬分的時候,一個瘋子蹦蹦跳跳地過來了,嘴裏唱著不知名的歡樂歌曲。他發現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來問發生了什麽事。
          教授懶得理他,但出于禮貌還是告訴了他。
          瘋子哈哈大笑說:"我有辦法!"他從每個輪胎上面下了一個螺絲,這樣就拿到三個螺絲將備胎裝了上去。
          教授惊奇感激之余,大为好奇:"請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瘋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瘋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其實,世上有許多的人,由于他們發現了工作中的樂趣,總會表現出與常人不一樣的狂熱,讓人難以理解。許多人在笑話他們是瘋子的時候,別人說不定還在笑他呆子呢。
          做人呆呆,處事聰明,在中國尤其不失爲一種上佳做人姿態。
        
        
        二十七、博士
        
          有一個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爲學曆最高的一個人。
          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面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
          他只是微微點了點頭,這兩個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面上如飛地走到對面上廁所。
          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
          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飄回來了。
          怎麽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問,自己是博士生哪!
          過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幾步,蹭蹭蹭地飄過水面上廁所。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內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面廁所非得繞十分鍾的路,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麽辦?
          博士生也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後,也起身往水裏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過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過。
          只聽咚的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裏。
          兩位所長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爲什麽要下水,他問:"爲什麽你們可以走過去呢?"
          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裏有兩排木樁子,由于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面下。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怎麽不問一聲呢?"
        
          學曆代表過去,只有學習力才能代表將來。尊重經驗的人,才能少走彎路。一個好的團隊,也應該是學習型的團隊。
        
        
        二十八、跳槽
        
          A對B說:"我要離開這個公司。我恨這個公司!"
          B建議道:"我舉雙手贊成你報複!破公司一定要給它點顔色看看。不過你現在離開,還不是最好的時機。"
          A問:???
          B說:"如果你現在走,公司的損失並不大。你應該趁著在公司的機會,拼命去爲自己拉一些客戶,成爲公司獨擋一面的人物,然後帶著這些客戶突然離開公司,公司才會受到重大損失,非常被動。"
          A覺得B說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願,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後,他有了許多的忠實客戶。
          再見面時B問A:現在是時機了,要跳趕快行動哦!
          A淡然笑道:老總跟我長談過,准備升我做總經理助理,我暫時沒有離開的打算了。
          其實這也正是B的初衷。一個人的工作,永遠只是爲自己的簡曆。只有付出大于得到,
        
          讓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會給你更多的機會替他創造更多利潤。
        
        
        二十九、三個金人
        
          曾經有個小國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金碧輝煌,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小國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請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
          最後,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
          皇帝将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的人。老天給我們兩只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于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三十、鞋帶
        
          有一位表演大師上場前,他的弟子告訴他鞋帶松了。大師點頭致謝,蹲下來仔細系好。等到弟子轉身後,又蹲下來將鞋帶解松。
          有個旁觀者看到了這一切,不解地問:"大師,您爲什麽又要將鞋帶解松呢?"大師回答道:"因爲我飾演的是一位勞累的旅者,長途跋涉讓他的鞋帶松開,可以通過這個細節表現他的勞累憔悴。"
          "那你爲什麽不直接告訴你的弟子呢?"
          "他能細心地發現我的鞋帶松了,並且熱心地告訴我,我一定要保護他這種熱情的積極性,及時地給他鼓勵,至于爲什麽要將鞋帶解開,將來會有更多的機會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說啊。"
        
          人一個時間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點,才是真正的人才。
        
        
        三十一、我是陳阿土
        
          陳阿土是台灣的農民,從來沒有出過遠門。攢了半輩子的錢,終于參加一個旅遊團出了國。
          國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鮮的,關鍵是,陳阿土參加的是豪華團,一個人住一個標准間。這讓他新奇不已。
          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GOODMORNING SIR!"
          陳阿土愣住了。這是什麽意思呢?在自己的家鄉,一般陌生的人見面都會問:"您貴姓?"
          于是陳阿土大聲叫道:"我叫陳阿土!"
          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GOODMORNING SIR!"而陈阿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
          但他非常的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又记不住,很烦的。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MORNING 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啊!!真是丢脸死了。
          陈阿土反复练习"GOODMORNING SIR!"这个词,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
          又一天的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就大声叫道:"GOODMORNING SIR!"
          與此同時,服務生叫的是:"我是陳阿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與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與意志力的較量。不是你影響他,就是他影響你,而我們要想成功,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影響力,只有影響力大的人才可以成爲最強者。
        
        
        三十二、餃子皮尖
        
          有個富家子弟特別愛吃餃子,每天都要吃。但他又特別刁,只吃餡,兩頭的皮尖尖就丟到後面的小河裏去。
          好景不長,在他十六歲那年,一把大火燒了他的全家,父母急怒中相繼病逝。這下他身無分文,又不好意思要飯。鄰居家大嫂非常好,每餐給他吃一碗面糊糊。他則發奮讀書,三年後考取官位回來,一定要感謝鄰居大嫂。
          大嫂對他講:不要感謝我。我沒有給你什麽,都是我收集的當年你丟的餃子皮尖,曬幹後裝了好凡麻袋,本來是想備不時之需的。正好你有需要,就又還給你了。
          大官思考良久,良久......
        
          有一個有名的三八理論:八小時睡覺,八小時工作,這個人人一樣。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是在于業余時間怎麽渡過。時間是最有情,也最無情的東西,每人擁有的都一樣,非常公平。但擁有資源的人不一定成功,善用資源的人才會成功。白天圖生存,晚上求發展,這是二十一世紀對人才的要求。
        
        
        三十三、要求
        
          有三個人要被關進監獄三年,監獄長給他們三個一人一個要求。
          美國人愛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國人最浪漫,要一個美麗的女子相伴。
          而猶太人說,他要一部與外界溝通的電話。
          三年過後,第一個沖出來的是美國人,嘴裏鼻孔裏塞滿了雪茄,大喊道:"給我火,給我火!"原來他忘了要火了。
          接著出來的是法國人。只見他手裏抱著一個小孩子,美麗女子手裏牽著一個小孩子,肚子裏還懷著第三個。
          最後出來的是猶太人,他緊緊握住監獄長的手說:"這三年來我每天與外界聯系,我的生意不但沒有停頓,反而增長了200%,爲了表示感謝,我送你一輛勞施萊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麽樣的選擇決定什麽樣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們的選擇決定的,而今天我們的抉擇將決定我們三年後的生活。我們要選擇接觸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趨勢,從而更好的創造自己的將來。
        
        
        三十四、當老虎來臨時
        
          兩個人在森林裏,遇到了一只大老虎。A就趕緊從背後取下一雙更輕便的運動鞋換上。B急死了,罵道:"你幹嘛呢,再換鞋也跑不過老虎啊!"
          A說:"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二十一世紀,沒有危機感是最大的危機。特別是入關在即,電信,銀行,保險,甚至是公務員這些我們以爲非常穩定和有保障的企業,也會面臨許多的變數。當更多的老虎來臨時,我們有沒有准備好自己的跑鞋?
      五十二、第一名
        
          畢業典禮上,校長宣布全年級第一名的同學上台領獎,
          可是連續叫了好幾聲之後,那位學生才慢慢的走上台。
          後來,老師問那位學生說:"怎麽了?是不是生病了?還是沒聽清楚?"
          學生答:"不是的,我是怕其它同學沒聽清楚。"
        
          名與利是多少人的捆綁、多少人的心結?我們被教育要爭氣、要出頭,但是爭氣出頭的,不過是少數人,沈默的大衆畢竟還多數。
          想一想,有那麽多人都和你我一樣,不也是很興奮的一件事嗎?
        
        
        五十三、理由充分
        
          一輛載滿乘客的公共汽車沿著下坡路快速前進著,有一個人後面緊緊地追趕著這輛車子。
          一個乘客從車窗中伸出頭來對追車子的人:"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
          "我必須追上它,"這人氣喘籲籲地說:"我是這輛車的司機"
        
          有些人必須非常認真努力,因爲不這樣的話,後果就十分悲慘了!
          然而也正因爲必須全力以赴,潛在的本能和不爲人知的特質終將充分展現出來。
        
        
        五十四、原來如此
        
          甲:「新搬來的鄰居好可惡,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靜之時然跑來猛按我家的門鈴」
          乙:「的確可惡!你有沒有馬上報警?」
          「沒有。我當他們是瘋子,繼續吹我的小喇叭。」
        
          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的不是,答案就會不一樣。
          在你面對沖突和爭執時,先想一想是否心中有虧,或許很快就能釋懷了。
        
          某日,張三在山間小路開車。
          正當他悠哉地欣賞美麗風景時,突然迎面開來一輛貨車,
          而且滿口黑牙的司機還搖下窗戶對他大罵:"豬"
          張三越想越納悶,也越想越氣,于是他也搖下車窗回頭大罵:"你才是豬!"
          才剛罵完,他便迎頭撞上一群過馬路的豬。
        
          不要錯誤的诠釋別人的好意,那只會讓自己吃虧,並且使別人受辱。
          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學會按捺情緒,耐心觀察,以免事後生發悔意。
        
        
        
      2#
       樓主| 发表于 2010-12-16 00:05:17 | 只看該作者
      關鍵看如何運用。
      3#
      发表于 2010-12-16 00:08:24 | 只看該作者
      管理就是先分析事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認清事情的"本末"、"輕重"、"緩急",然後從重要的方面下手。
      4#
      发表于 2010-12-16 08:24:18 | 只看該作者
      可以借鑒
      5#
      发表于 2010-12-17 17:08:03 | 只看該作者
      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6#
      发表于 2010-12-17 17:19:01 | 只看該作者
      在前進的道路上,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有時恰恰是爲自己鋪路!
      7#
      发表于 2010-12-18 01:26:58 | 只看該作者
      點亮自己的蠟燭,不要吹滅別人的燈!呵呵

      QQ|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思童網

      GMT+8, 2025-9-10 09:19 , Processed in 1.109553 second(s), 16 queries .

      Copyright © 2003- 思童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備14009328號-1 Powered by Discuz!

      快速回複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HoME开心激情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