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___先生(女士)您好!
关于在河北省申請注册范仲淹研究会邀(约)請您参加并担任名誉会长的邀請
範仲淹是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和文學家,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光輝思想貫穿于一生實踐行動中,其思想境界、其人品道德、其才能功績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群,曆千年不更,過萬年還新。清順治所評“曆史賢君莫如朱洪武(朱元璋);曆代賢臣莫如範希文(範仲淹)”,宋仁宗稱“賢”,清康熙謂“聖”,王安石認作“終身爲師”,蘇東坡願做“衆徒之末”,歐陽修誓語“一生追隨”,司馬光預言“亘憶萬世”,朱熹聖人定調範文正公爲曆史第一流人物、千百年不見一個,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講“曆史上豪傑加聖賢的人物只有兩位,一個是宋朝的範仲淹,一個是清朝的曾國藩”。
范仲淹在世时,出将入相,奋斗一生,去世后,封最高的“忠烈”庙号,赐最美的“文正” 谥号,成为历史完人。
但是範仲淹的出生地址,曆來說法不一,東家說範仲淹出生在蘇州,西家說範仲淹出生在徐州,究竟是什麽地方,籍址不定,致使文正公的靈魂遊浮于南北數處不得其所。探其源因乃南宋大家樓鑰撰<範文正公年譜>的妄推誤斷所致,以誤傳誤,以錯再錯了近千年之久,這是曆史的悲劇,這是古代曆史大家的恥辱。
可喜的是江苏方健教授和安徽李从昕先生以认真的态度,求实的精神,在十几年前对这一历史谬误分别指出“范仲淹生在徐州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官舍”的错误的一面,指出“范仲淹生在正定成德军节度掌书记官舍”的正确的一角,使这一大是大非问题向前迈了可喜的一大步,是值得可赞可贺的,我作为文正公的后代,作为一名刚刚涉步范仲淹文化的研究者,以非常崇敬的心情向方健教授和李从昕先生表示衷心的谢意。
根據祖輩傳承史料,認爲“範仲淹生在成德軍節度掌書記官舍”中的“掌書記官舍”可能是屬于猜想,不是事實,因爲謝氏是正定縣高平村大戶(富戶)人家謝員外的獨生女,因惜家産落入外人手中,欲要一男子入贅(男到女家落戶)爲婚嫁的條件,致26歲還沒有合適的人選,始逢成德軍節度掌書記(高級軍官)範墉因妻喪、子幼、年歲偏大的不良條件,經人撮合,迎取範墉入贅爲夫,將新房設在高平村的謝宅。範墉每天騎快馬來往于成德軍與高平村14公裏之間。因此對于範仲淹的真實的、具體的、詳細的出生地應該是:河北省正定縣高平村謝宅。
1994年以前,在正定甚至在河北沒有引起過任何議論,幾乎沒有一個正定人會認爲範仲淹出生在河北正定。《正定縣志》向來沒有記載,民間沒有任何傳說。曆史資料雖有記載,但沒有聽說過哪一個正定人甚或河北人對此作過考訂。
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1994年7月17日,上海《文彙報》學術專版《學林》發表了一則短消息,僅有400多字。該消息稱:自宋以來,都認爲範仲淹生在徐州,從無異議。青年學者方健考證:範仲淹出生在北宋河北路真定府(即今河北正定),其史料依據是範仲淹寫給韓琦一封信中的自述:“真定名藩,生身在彼,自識別以來,卻未得一到,諒多勝賞也。”及對範仲淹生父範墉宦曆的考訂。
河北省社科院信息中心主任、宋史研究專家楊倩描博士證實:千百年來,關于北宋名相範仲淹的出生地多爲推論。一說蘇州,二是徐州。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範仲淹生于正定之說,得到了曆史學界的公認__至于到底誰是這一近年來最新研究的發現者,蘇州、徐州、安徽三地學者有不同看法。
“史料考證,這一說法是毋庸置疑的。”楊主任搬出各地典籍,介紹了範仲淹的出身考證。
史料記載,範仲淹父親範墉,曾任成德、武信、武甯軍節度掌書記。曆史上正定曾是成德軍治所,至今正定縣城還有以“成德”命名的街道,證實範仲淹的父親的確曾在正定做過官。
範仲淹在徐州時,曾給他在蘇州的哥哥寫信,信中說:“我本北人,北人淳厚。”而且,在範仲淹的傳世文章《移蘇州謝兩府啓》中也有自述:“某生于唐虞。”
唐虞泛指今天河北。
为进一步在河北考证范仲淹的出生之谜,今由思童網络文学社(石家庄思童網络有限公司)范某,范某、范某、王某、徐某,发起“河北省首届范仲淹文化研究会”。
也为进一步研究弘扬范文正公的思想文化之精髓,一是学习他的思想“爱国”“先忧后乐”;二是学习他的先贤“窖金”典故;三是学习他的高尚品质“俭朴”
“斷齑畫粥”,使範仲淹思想文化繼續弘揚光大,範仲淹思想文化不僅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通過這次研究會豐富我省文化市場,更使範仲淹文化永久傳承,千古不朽!
望您在百忙中偷閑參加河北範仲淹文化研究會。
河北省範仲淹文化研究會(籌委會)
思童網络文学社
2011年9月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