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激情电影

    1. <form id=REURtuYJD><nobr id=REURtuYJD></nobr></form>
      <address id=REURtuYJD><nobr id=REURtuYJD><nobr id=REURtuYJD></nobr></nobr></address>

      思童論壇

       找回密碼
       注冊賬戶
      搜索
      查看: 5760|回複: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平村:范仲淹出生地 “地道战”成传奇

        [複制鏈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4 18:39: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覽 |閱讀模式
      你可以不知道正定高平,但你一定熟悉“地道战,嘿,地道战, 埋伏下神兵千百万……”,这段能勾起多少人回忆的插曲,出自电影《地道战》;你还可以不知道正定高平,但你一定熟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这句千古名言,更熟悉它的作者——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正定高平村,就是電影《地道戰》的故事發生地,電影導演就是在這裏找到了靈感。與此同時,近年來經過專家學者的多番考證,正定高平村還是範仲淹的出生地,這就又爲這個村莊蒙上了一層厚重的曆史色彩。


      平原老村故事多

        高平村,屬于正定曲陽橋鄉,新修的京昆高速正好從這裏經過。從中華大街高架橋一直向北,跨過張石連接線,出京昆高速正定西口,向東拐入正靈公路,就到了高平村的地界。

        交通方便是高平村的優勢。沿正靈公路,從高平向東南16公裏,是正定縣城。往西北9公裏,是靈壽縣城。

        進入村莊,筆直的街道兩側,住宅雖然新舊不一,但規範整齊,幹淨利索,讓人耳目一新。村裏的老房子很少,“大多都是上世紀60年代以後蓋的,之前的老房子都塌了。”今年50歲的周余柱說。周余柱在高平村當了20多年的村幹部,如今是村委副書記。

        高平村人口4900多人,在三裏五鄉也算得上一個大村。村中共有十幾個姓氏,其中周、孫、劉、王姓居多。在正定,高平也算是個老村,但奇怪的是,在各版本的《正定縣志》中,並無過多的描述。“地處恒山余脈南端,因地形高且平坦取名高平。明萬曆以前就有我們村了。”老周說。

        他還說,在村西南,也就是現在京昆高速與正靈公路交叉口東北角的位置,有一處名叫“寺台”的地塊,那裏就是在曆史上有記載的三吉寺所在的位置。村幹部孫俊義介紹,以前聽老輩子人講過,這座古寺和正定城內的隆興寺,是同一個時期(隋代)修建的寺廟。根據他的推測,當時就應該已建村。

        一直到解放後,這座古寺還存在。但在破四舊的時候,這座寺廟全部被拆除了。當時寺廟還留有一口大鐵鍾,在大煉鋼鐵時,被砸爛煉了鋼。如今,三吉寺原址的位置,都已建起了民房。


      地道 曾有30多公里

        “到了我們村,還是從地道戰遺址看起吧!”周余柱說。

        在抗日戰爭時,高平村的地道有30多公裏長,有“地上一個高平村,地下一個高平村”的說法。“1963年發大水,地道裏面灌進了水,許多地道都塌了。現在僅存的這600米地道也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又重新用水泥加固的。”周余柱說。

        高平村村委会门前,是一个小广场,广场的东北角,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屋。“这就是地道的入口。”周余柱推开了屋门。这是一条窄长的走廊,走廊两侧的墙上,挂满了各种各样正定、石家庄市中学、小学教育基地的牌子。如今这里已经是河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和石家庄市革命教育基地,如今这地道战遗址正在申請河北省革命教育基地。

        周余柱打開手電,帶著我們走進地道。進入地道,好似進入了一座迷宮。地道中有地道,洞中又有洞,在地道中,還有各種設施,飲水室、倉庫,生活作戰設施一應俱全。若不是老周帶路,還可能會迷失方向。

        根據周余柱的介紹,抗日戰爭時期,高平是當地有名的抗日村。因爲高平是正定和靈壽之間的運糧大道,周圍3裏地都是日僞軍的炮樓,時常遭到敵人“圍剿”。于是,從1942年起,高平村和冀中平原許多村莊一樣,每家都挖有地窖,除了放一些糧食外,還可以藏身。但是地窖畢竟只有一個出入口,一旦被敵人發現,就無法躲藏。

        于是,高平村開始挖地道來對付日寇。挖地道時,日軍常來掃蕩,村民們便邊打邊挖,斷斷續續挖了一年多,最後全村都挖通了。當時村裏共有3條幹道,幹道上有許多支線,每十戶有個地道口,每個口都有個民兵負責,地道口上有地堡和工事,地道口內有防毒設備和障礙物,每隔十丈有通氣孔。通氣孔和地道口都很隱蔽,大都設在碾盤下、炕洞裏、井內等,屋裏牆上有槍眼、瞭望孔,村裏街口有村壘,村邊還有圍牆,全村形成了完整的戰鬥工事。

        聽著老周的介紹,我們走出了地道。鑽出地道,回過身來,才發現這個出口原來設在了一個竈台裏。“這些都是我們後來恢複重建的。”老周說。



      真實的地道戰

        地道的出口,設在了居委會南側的地道戰紀念館裏。在這裏,我們了解到了當年高平民兵利用地道痛擊日寇的情形。

        據當地的曆史革命文獻中記載,在抗戰期間,高平村民兵用子彈殼制造再生子彈5000余粒、用磚石制造地雷、手榴彈數千枚。他們充分發揮地道戰的優勢,在村落戰中“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准放空槍”。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先後粉碎日僞軍5次“圍剿”,打得敵人聞風喪膽。

        其中,最典型的一次是在1945年5月4日,當時敵人糾集了正定、靈壽、新樂等多處縣城的日僞軍1000多人,在淩晨悄悄接近高平村。敵人接近村東北口後,被站崗民兵發現。此時,正巧這天區裏准備發往各村的25箱共計1200多枚手榴彈還存放在高平村。

        于是,這些武器彈藥全部發到了各民兵小組,民兵們用手榴彈、步槍打死打傷好幾個,敵人被迫退到村外重新組織進攻。戰鬥一直持續到中午,進了村的敵人處處挨打。周圍幾個村的民兵也在縣裏的組織下,在野外配合作戰,敵人腹背受敵,只得退出村子。

        據正定縣黨史資料記載,這場戰鬥共打死打傷日僞軍59人,高平村民兵中隊長劉傻子、副中隊長王六合等4位民兵在戰鬥中犧牲了。

        在纪念馆的院内,建有一座革命烈士纪念塔,这就是当年村民为了怀念这些抗日英雄们,而捐资修建的。在纪念馆的一角,还竖有一棵水泥做的大树,树上一口铜钟,似乎又把人带到了电影《地道战》的场景中去。   

         《地道战》的原型

        正是高平的地道,以及高平的民兵痛擊日寇的故事,才讓電影《地道戰》有了創作的源泉。但爲何現在一說起《地道戰》,都會說起保定冉莊,而很少人知道高平呢?

        家喻户晓的《地道战》是拍摄于1965年的一部老电影,这部反映了抗日战争期间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对敌作战的故事片,故事生动,情节幽默。40年来,《地道战》的影片拷贝在国内外发行3000余部,截至目前,观众已超过18亿人次,甚至已经申請了吉尼斯世界记录。

        《地道戰》的導演,今年已是80多歲高齡的任旭東說,1963年初,八一電影制片廠接到了總參謀部指示,要求拍攝一部“民兵革命傳統教育片,並要求運用故事片的形式來拍”。主創人員走訪了北京、保定和石家莊一帶許多村子。但奔波了好久卻依然沒個頭緒。帶著這種苦惱他和攝制組走進了高平村。任旭東說:“直到在正定高平,我才産生了靈感。在高平村,我們召集11位參加過當年地道戰的老民兵談了一整天,在了解高平抗戰的曆史資料後,高平豐富完整的地道戰資料深深打動了我的心。”

        據劇組人員回憶,電影《地道戰》中高家莊這個村名源自高平村,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原型也源于高平村民兵中隊長劉傻子,片中一場村落地道戰的場景就取材自高平村1945年5月4日發生的這場戰鬥,當時編導們還從與高平村民兵的座談記錄中,將這場戰鬥專門整理出來,寫成《漂亮的一仗——老民兵回憶一次地道戰》,在1966年影片《地道戰》公映之時,發表在《工人日報》上。

        但在實際拍攝中,因爲高平地道被洪水破壞後,不具備拍攝條件,因此盡管劇中背景是以高平村爲原型,但《地道戰》外景拍攝卻是在冉莊、李莊、唐莊進行拍攝的,影片中的高家莊實際上是這三個村莊的“合成”。電影裏高傳寶喊的“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准放空槍!”這句話,就是當年高平民兵中隊長劉傻子的原話。


      名相范仲淹 出生在高平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北宋名相範仲淹留下千古名言。在近十多年的專家學者考證中,認爲高平就是範仲淹的出生之地。

        “很慚愧,此前,我們也不知道範仲淹竟然出生在我們這裏。”周余柱說。不僅老周不知道,千百年來,關于北宋名相範仲淹的出生地多爲推論,一說蘇州,二是徐州,一直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範仲淹生于正定高平之說,開始逐漸得到曆史學界的認可。

        這是經過曆史學界嚴格考證後得出的結論。史料記載,範仲淹父親範墉,曾任成德、武信、武甯軍節度掌書記。曆史上正定曾是成德軍治所,範仲淹的父親也的確曾在正定做過官。範仲淹在徐州時,曾給他在蘇州的哥哥寫信,信中說:“我本北人,北人淳厚。”而且,在範仲淹的傳世文章《移蘇州謝兩府啓》中也有自述:“某生于唐虞。”唐虞泛指今天河北。另外,曾和範仲淹共同鎮守西夏的大將韓琦,後調任正定爲官。到任不久,範仲淹便致信韓琦:“真定名藩,生身在彼。自識別以來,卻未得一到,諒多勝賞也。”譯文就是說,正定是個好地方,我就出生在那裏。但是卻一直沒有機會去看一看,想必那兒應該有很多好玩的東西吧!書信中,範仲淹自報了家門。

        此外,範仲淹第三十五世孫範祥科曾介紹:“我們這一支是範仲淹長子範純佑嫡傳。範仲淹第九世孫範國興曾任平江府團練副使,隨文天祥出使金軍。文天祥被害後,範國興率部護屍南歸,途經南宮時,突患重病,只得就地醫治。後幾經周折,範國興舉家定居南宮宋都水村,務農爲生,至今已曆724年。”範祥科還介紹,範仲淹的文章落款經常有“高平”字樣,而其同僚常稱範仲淹爲“高平”、“高平公”,範仲淹的學生又自稱“高平門下”、“高平講友”、“高平學案”,範仲淹的後代稱“高平堂”、“高平世澤”、“高平家風”等。屢稱“高平”,是不忘出生地的明證。

        據介紹,範仲淹的父親範墉在正定任職時,發妻病故後,與高平村大戶人家的女兒謝氏結合。在高平村生下範仲淹100天後,範墉便帶著妻兒遠赴徐州任職。範墉第二年病故後,謝氏帶著兩歲的範仲淹下嫁山東人朱文翰,範仲淹易名“朱說(音悅)”。此後,他曾多次要求恢複範姓,均遭拒。一直到29歲,經皇帝批准,他才恢複範姓。

        根据史料记载,范仲淹两岁丧父,而他的父亲死于徐州。也就是说,在他不到两岁的时候,就已经随父亲离开了正定,来到徐州。而正定高平,就是范仲淹的出生地。   
      2#
      发表于 2012-12-14 22:57:02 | 只看該作者
      曆史名村,我們應該多支持,多推崇
      3#
      发表于 2013-3-18 23:23:30 | 只看該作者
      我也去地道戰了,那時的人們太棒了
      4#
      发表于 2013-3-27 19:34:02 | 只看該作者
      [em14]
      5#
      发表于 2013-7-30 10:58:05 | 只看該作者
      真是傳奇人物啊{:soso_e179:}
      焉然 该用戶已被删除
      6#
      发表于 2013-8-23 08:12:04 |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
      发表于 2013-10-18 07:59:14 | 只看該作者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8#
      发表于 2013-11-30 08:20:11 | 只看該作者
      剛知道,原來如此
      9#
      发表于 2013-12-6 10:11:47 | 只看該作者
      有機會會去高平村看看
      10#
      发表于 2013-12-19 20:57:33 | 只看該作者
      強烈感謝樓主
      11#
      发表于 2014-6-18 15:22:46 | 只看該作者
      传奇人物 传奇圣地
      12#
      发表于 2016-5-2 09:24:41 | 只看該作者
      名人傳奇之地,待研究。
      13#
      发表于 2016-5-31 09:50:12 | 只看該作者
      聖地文化,弘揚和發展崔進。
      14#
      发表于 2016-6-4 09:30:00 | 只看該作者
      弘揚正能量,傳播善知識!
      15#
      发表于 2016-6-6 00:04:15 | 只看該作者
      家風正足以正天下,

      QQ|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思童網

      GMT+8, 2025-9-10 02:45 , Processed in 1.234572 second(s), 17 queries .

      Copyright © 2003- 思童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備14009328號-1 Powered by Discuz!

      快速回複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HoME开心激情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