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雪怡:“最年輕”中學校長的擔當,讓自己成爲發光體
最年轻”中学校长的担当,让自己成为发光体编者按:爲中國而教的使命是“培養促進教育公平的領導者”,我們說“領導力不等于權力,領導力的本質是影響力。”這樣的領導者正在路上,24歲的範雪怡用行動證明,如何成爲一個有光的有積極影響力的人,讓我們相信鄉村天地,大有作爲。
本期文章分享來自爲中國而教2017級未來教育家,第二屆“鄉村新生代教師獎”獲得者範雪怡老師的教育思考和探索。
我是範雪怡,今年24歲,現任教于益陽市南縣三仙湖鎮初級中學,擔任黨支部書記和校長。我參加工作四年,當校長兩年了。
中學校長,爲什麽是我?
很多人好奇我怎麽就這麽年輕能夠當中學校長了?我只能說是“天時地利人和”:上一任校長調走了,學校需要新校長,學校老師推薦我,領導認爲我可以,而且我答應了。
我至今仍然清楚的記得,中心校領導讓我當校長的時候,我立馬拒絕了:“我不行,我不敢,我不當。”我們學校占地面積45畝,學生300人左右,教職工有44名,其中50歲以上的22人。那年暑假7位青年骨幹教師去了縣城,感覺塌了半邊天,學校必須有人要挑起這個重擔,老校委會成員早就不願繼續留任。種種困難,偏偏又沒有了最適合的中堅力量,于是目光都集中到了我這個本地、師範出身、年輕有活力的年輕人身上。我幾次推辭無果,我想幹脆離開三仙湖考到城裏來躲避這件事,于是我偷偷報名參加了城區招聘考試,並順利通過了筆試面試。城區選崗前一天晚上我糾結萬分,但第二天起來我就想明白了:1、我會糾結,那說明我潛意識裏想試試呀!2、城裏優秀的老師那麽多,有我無我差不多,但我留在三仙湖說不定可以搞出點什麽事情呢!3、以前給自己定的目標就是要成爲校長,只不過這個目標實現的過于快了而已。4、沒當校長以前誰也沒學過怎麽當,我當著當著說不定就會了。5、我還年輕,實在當不下去就不幹了,不適合的事情幹下去也沒意義。6、我如果想要影響更多的人,那我肯定要站得更高才能被別人看到。加上領導在我選崗前在教育局截住我,再次跟我談話,我思慮再三就答應了。
剛開始時我是怎麽做的?
既然接下這個擔子,不管再難也要硬著頭皮上了。有了校長,接下來就是搭建好校委會班子,既然無法在學校原有的教師中産生,那只能寄希望于新分教師了。當時中心校領導考慮我校實際情況,在新分教師中,通過談話,了解意願,爲我搭配了96年的總務主任、98年的工會主席、97年的學生處主任和98年的教務主任、95年的教務幹事。就這樣,一支平均年齡僅22歲、全縣最年輕的行政班子就組成了。人員雖已到位,但畢竟都沒經驗,要讓開學順利進行還是要依靠老教師的力量。于是我一個一個的聯系老校委會成員,拜托他們帶帶徒弟。我知道他們雖不願再當行政,但仍願爲學校出一份力。我第一次開行政會說:既然學校選擇了我們,給了我們這個機會,那我們就好好幹,爭取在三仙湖中學創造奇迹!不會就問,錯了就改,年輕沒經驗但我們有活力,敢想敢做。沒什麽好怕的!新老結合,開學前的籌備工作進行的還比較順利。新生報名結束後,就要進行分班分課。我與教導主任兩個人先構思出最理想的情況後,再輪流給老師們一個個打電話,詢問意見。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44位教師,9個班,315節課,我和教導主任從下午打電話一直打到晚上12點,理想課表被我們畫的面目全非。以往我們學校的正式課表要開學一個月左右才能敲定,但我上任後,第一天就確定了。就是這件事,讓學校的老師,尤其是老教師看到了我們的做事效率,認可了我們的能力。就在我以爲自己是天選之子,能夠勝任校長一職時,我才發現我把一切都理想化了。
遇到困難,我如何應對?1新老觀念不一致,溝通交流互理解第一次教學月檢,我們把沒交材料的、備課敷衍等情況的老師通報到了工作微信群,我們自認爲這會引起老師們的重視,提高學校月檢質量。但在那之後,原本支持我們工作的老教師們,很多都不願搭理我們了。我察覺到教師間氣氛不對,趁著自己晚自習沒有任務,到程老師的寢室聊了兩個多小時。原來我們不曾考慮過老教師們是否能夠接受這樣不打招呼、公開點名的行爲。我終于明白,是我們近段時間的工作行爲讓老教師們感覺被冒犯了,沒有被尊重。知道了原因,我當晚立即召開了行政會議,直接了當的點出近期問題,說出了老教師對我們的意見和建議,班子成員也才恍然大悟。後來連續幾天,我每天給自己排好時間,一個個去找老師談心,對于前期工作做得不好的地方表示歉意,希望能夠繼續支持我們的工作,今後有做的不好的地方還請多多指點。于是往後的教學檢查中,我對于做的不好的,就只點出現象不點名,但是會私底下去個別交流,對于做得好的,我點名表揚。
2家長質疑不信任,真誠面對提成績雖然學校工作能夠得到老師們的配合,但對于我這樣年輕的女校長,家長心中存在諸多質疑。于是我上任後召開了一次全校家長會,正式跟家長們見面,大大方方告訴他們我的成長曆程與決心。那次家長會後,家長們對我多了一些了解,但我知道,要得到家長們的信任,學生的成績和學校的業績是最重要的。我並沒有著急證明我自己,而是在一次次活動、一次次比賽、一次次學科取得優秀成績、校園環境不斷改善中讓家長看到了學校的變化,學生的成長。除了召開家長會,我成立了家長委員會,以點帶面,讓家長去號召家長,促進學校的發展。比如校服征訂時,因爲涉及到錢,形勢緊張,外界質疑,就算領導讓我暫停我還是堅持。通過與家長、廠家一次次溝通磨合,家長自發宣傳,終于讓我們學校成爲我們鎮唯一一所統一了校服的義務制學校。
3學生調皮難管理,家訪常規辦活動我們學校三百名學生,三分之二留守兒童,其中一半是離異家庭,于是我號召全校教師大家訪,走進學生家中,了解他們的成長環境,既能與家長拉近距離,也能更清楚學生行爲背後的原因,同時抓實常規教育,規範學生行爲。除了學生會檢查,我要求行政人員每天通報學生表現,從早到晚,課堂、衛生、紀律等,逐步讓學生知道什麽可以做,什麽不能做,怎樣才能做得更好。除此之外,舉辦一系列活動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例如跳長繩比賽,廣播體操比賽,硬筆書法比賽,元旦文藝彙演等。我覺得如果能用各種有趣有意義的活動充實了學生生活,他們就不會有多余的精力“幹壞事”,長此以往,對學校的好感也會更加強烈。
4年輕教師難發展,內外兼修來助力要想讓學校得以發展,更多的是要靠年輕人,但我校缺乏優秀的教學指導者,良性競爭的環境,以及部分年輕人想要躺平。我既是年輕人,也是校長,我就必須要想點辦法讓我們這個群體更優秀!爲此,我選擇了“內外兼修”策略。首先,校內開展“教學比武”,年輕人必須參加,邀請年長教師和領導聽課評課,互相指導。其次,去優秀的學校參觀學習,參與他們的聽課評課,跟著名師、名校長取取經。再然後,哪裏有比賽、哪能評獎,我都會鼓勵我們學校的老師積極參與,催著他們交材料、寫論文、做課題。看到他們在工作中有所懈怠,我就一個個打電話、發信息、開青年座談會,擺出在我們這群青年人當中已經存在的差距。如果不想被淘汰,只有不斷追求上進,在教學、教研、各種比賽中創先爭優。
最後,吸收各種外界資源,分享給我們的老師,爲他們爭取機會。我一直認爲,改變鄉村教育,年輕的這一代一定要付出更多,奉獻更多。在鄉村的年輕人,絕不能混日子,要把自己的成長與學生的成長並駕齊驅,培養學生的同時也要讓自己不斷進步。除了“內卷”,還應該“外卷”,要多出去看看,多和其他學校優秀的老師做對比,要讓自己具備流動的能力,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兩年的收獲
在當校長的這兩年裏,我與我的班子成員一起,和學校老師們攻堅克難,取得了一項又一項成績。去年在縣辯論賽、縣排球比賽、縣運動會、縣英語演講比賽、縣藝術節中屢獲佳績。在學生成績方面,我校整體教學質量也在穩步提升:2020年下學期期末調研考試中,我校七年級語文、數學均爲全縣第八,道德與法治全縣第六、九年級化學全縣第五。在縣局評價中,我校學生合格率也不斷上升。因此我也連續兩次獲得了初中校長教育教學質量管理專項獎,以及全鎮優秀校長稱號,今年也獲得了南縣最美鄉村青年教師稱號。
背後的故事
這兩年時間裏,我有過很多次想要放棄、想要逃避:每學期期末,每學期開學,每次加班到深夜,每次獨自一人去醫院,每次別人都放假了我還在工作,每次我都要比別人早結束寒暑假回來開會,每次學校裏面有什麽事都找上我的時候,每次因爲要開會而上不了課的時候......我都想過不幹了。辭職信都寫過好多次,就是沒寫完過。因爲寫到後面就想:唉!明天,等到明天我要是還不開心,我就不幹了!然後我就不寫了去睡覺。第二天睡醒了要麽我被工作所包圍沒時間想太多,要麽就是有啥好事讓我覺得日子過得還行。更重要的是,我的身後還有一群支持我的小夥伴,他們在我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會給我力量。長期樂觀、間接性喪,我就一天又一天的做到了今天。我有兩次進城的機會,但是我都放棄了。第一次是我想試試當校長,第二次是我想試試把校長做得更好。正如我給縣城學校校長回複的那樣:“我也許不是三仙湖必要的人,但我想成爲這裏重要的人。年輕人是應該去拼去闖,但是渠道是多種多樣的,過程肯定是坎坷的,但我仍舊相信自己。”生活總是有點苦,但是自己要想辦法變甜一點。不用四處遊說自己的不幸,自怨自艾的時間不如去吃頓火鍋,一頓不夠就再來一頓,調整好情緒就不動聲色的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人生那麽長,要做些有挑戰的事;但人生又那麽短,要做有意義的事。我現在所從事的,就是我認爲有挑戰、有意義值得我堅持的事。我願意在這條路上成爲發光體,不斷吸收光、發出光,照亮自己的人生,溫暖周圍的人。最後,我想分享一段魯迅先生寫過的話:"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祝願各位同仁們,不負韶華,敢爲人先,走別人沒有走過的,做別人沒有做過的,大膽設想,小心求證,以青年的活力來帶動整個教育事業的活力,爲鄉村教育貢獻更多的力量!
2023年4月3日转帖(如有异议请联系思童网删帖)
年輕有爲
名人之後
爲教育付出心血很值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