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激情电影

    1. <form id=REURtuYJD><nobr id=REURtuYJD></nobr></form>
      <address id=REURtuYJD><nobr id=REURtuYJD><nobr id=REURtuYJD></nobr></nobr></address>

      思童論壇

       找回密碼
       注冊賬戶
      搜索
      查看: 20527|回複: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紅歌經典記憶

      [複制鏈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16 16:28: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覽 |閱讀模式
         
      周總理修改《北京的金山上》
        
         如今我们都知道,唱红《北京的金山上》的就是藏族女高音歌唱家才旦卓玛。然而最初的演唱者并不是才旦卓玛,这支40年来传唱依然经久不衰的歌曲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四年改寫漢語歌詞
        1959年,伴隨著西藏民主改革的步伐,政協西藏委員會成立了。1960年,我國老一輩音樂家馬倬進藏,當時團裏有位名叫常留柱的演員給馬倬唱了一首藏族民歌,歌詞大約是“在北京的金山上,有人吹起了號角,不知道是誰在吹,聽的人心裏非常高興。”
        《北京的金山上》的旋律原本來自西藏山南地區的古老祝酒歌。全國解放後,當地的紮西老藝人爲了表達藏族人們對毛主席的敬佩和對新中國的贊美,重新編了歌詞傳唱,並改名爲《北京的金山上》。
        常留柱回憶說,這支古老的酒歌就是紮西老藝人唱給他聽的,“它裏面用了很多西藏民歌的演唱技巧——整箍,就是一種很有特色風格的跳音”。常留柱跟馬倬商量,很想把這首歌搬到舞台上,把它變成一首既有漢詞、又有藏詞的好歌。
        馬倬拿到原來的譜詞後,按照民歌加了前奏,又改了最後一句的音調,就讓常留柱先唱藏詞。但花了近四年,馬倬才在把藏語歌詞改寫成漢語歌詞。雖然歌詞極爲簡短,卻很貼切地表達出了當時西藏民主改革後,百萬翻身的農奴對黨和毛主席的一種感激淳樸的感情。
        馬倬改好之後,常留柱作爲《北京的金山上》在藏區廣泛公開演唱的第一人。
        
      在北京遇到周總理
        196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把《北京的金山上》真的帶去了北京。
        這一年,馬倬和常留柱一起到昌都地區去采風。在一個被服廠裏,馬倬發現了一個藏族姑娘雍西。雍西的漢語說得很好,聲音也非常甜美。恰遇那一年文化部舉辦全國少數民族業余文藝彙演的通知,馬倬決定讓雍西去北京參加彙演,曲目選的就是《北京的金山上》。沒想到那一次的演出格外成功,周總理還上台一一跟演員握手,稱贊雍西“你唱得好”。
        更意外的事情緊跟著發生了。雍西隨後被安排在中南海的懷仁堂演出,那一次,毛主席和周總理都坐在台下觀看演出。唱完當天晚上的11點,雍西姑娘接到了一個讓她激動不已的電話。“你是小雍西嗎?我是周恩來啊”,雍西回憶說,周總理提出“有一點,詞不妥”。原來雍西唱的歌詞是“社會主義幸福的天堂”,周總理建議說“能不能改成社會主義幸福的大道上”。
        馬倬至今回憶起這段經曆還十分激動,他說周總理改得很好,“天堂始終有一點宗教色彩,還有‘走在’和‘走向’,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在’這個字的意義更准確,更深刻。”《北京的金山上》最終確定了全部的歌詞。
        
      才旦卓瑪,一首歌唱了45年
        那次彙演的1964年,正在北京排練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瑪剛好也在現場。聽了雍西演唱的《北京的金山上》之後,才旦卓瑪很激動。“歌詞表達出在黨和毛主席的領導下我們藏族人民翻身得解放了,我們就是要感謝黨感謝毛主席,所以我們就表達我們感謝的心情。”
        才旦卓玛小时候是农奴,西藏和平解放前,她与家人一直过着凄苦的生活。14岁那年,小小的才旦卓玛迎来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党的关怀让这个没读过书的姑娘学习文字,让她进入文工团工作,带给了她新生活。这就是为什么才旦卓玛在那次汇演中听到《北京的金山上》如此激动的原因。那次汇演后,她立刻要到了这首歌的谱词,并带回上海請老师辅导演唱。
        1972年,中央廣播電台赴西藏錄音,在1964年版的《北京的金山上》新增加了一段歌詞,錄制的歌手就是才旦卓瑪。“這個歌我唱了以後,的確是非常感動的,是心裏唱出來的,我非常喜歡”。才旦卓瑪獨特的高原唱法從此隨著《北京的金山上》一起飛進祖國的千家萬戶,此曲也成爲才旦卓瑪的代表作。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拉薩站,年過七旬的才旦卓瑪作爲最後一棒火炬手再次在現場唱起了《北京的金山上》。一首歌唱了45年,從學生唱到高音女歌唱家,從一個農奴到西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這首《北京的金山上》對于才旦卓瑪意味著太多太多。

      [B]接過紅歌的槍[/B]


          2009年年初,胡彦斌推出了一张名字响亮的EP《红歌》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专辑中就收录了六首经过胡彦斌全新编曲的红色老歌,其中引起最大争议的,就是那首电子舞曲版的《北京的金山上》。
        這一次,曲風向來橫跨多種類型、風格多變的胡彥斌並沒有受到樂評人的稱贊,反而被批聲音有點“娘”。胡彥斌的重新演繹版的確實缺少了《北京的金山上》原本高昂的曲調感和激蕩人心,經過電子舞曲的全新混音之後,《北京的金山上》變成了一首電吉他“喧賓奪主“的抒情搖滾。似乎引起爭議的就是胡彥斌一貫擅長的真假音轉換,當這種R&B的流行唱法被運用到“紅歌”裏,整個歌曲的曲調突然“軟”了很多。
        事實上,盡管軟軟的真假音轉換讓頗多人不滿,但仔細聽來,經過現代流行曲風和老歌拼貼而成《北京的金山上》變得有點洋味兒,但情感依然很真摯。正如胡彥斌所說,“關于我們父輩們年輕歲月的記憶就是跟這些音樂緊緊相連的,當媽媽聽到這些作品的時候,她幸福地哼唱讓我很感動”。這是一次獻給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禮物,是獻給我們的父輩的禮物。
        說起翻唱《北京的金山上》,必須提到另一個人。
        1999年,著名歌手韓紅在北京重新演繹了《北京的金山上》。這次翻唱之所以被視爲意義非凡,是因爲韓紅就是《北京的金山上》第一個女聲演唱者雍西的女兒。也是這一年,韓紅在成都的歌迷會上和分開多年的媽媽雍西一起合唱了《北京的金山上》。那一晚,雍西當著女兒的面留下了眼淚,韓紅第一次喊出“阿媽拉”,隔斷20多年的母女情再系,這是一次完美诠釋了一首歌情牽兩代人的演出。
        那些動人的旋律,承載的已經不僅僅是一支歌、一個演唱者。
      60年代經典紅歌:《翻身農奴把歌唱》《北京的金山上》《敖包相會》《花兒爲什麽這樣紅》《唱支山歌給黨聽》《烏蘇裏船歌》《誰不說俺家鄉好》《珊瑚頌》《紅梅贊》《學習雷鋒好榜樣》《草原牧歌》《逛新城》《打靶歸來》


        
      2#
       樓主| 发表于 2009-10-2 01:30:35 | 只看該作者
      石家莊的《紅歌會》開始了嗎?
      3#
      发表于 2011-4-16 16:25:59 | 只看該作者
      記得80年代有個“紅色搖滾樂隊”,經典啊!
      4#
      发表于 2011-4-16 19:04:27 | 只看該作者
      紅歌,永遠都是經典
      5#
      发表于 2011-4-17 22:58:45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的金山上
      6#
      发表于 2020-8-7 21:41:14 | 只看該作者
      紅歌一首獻給黨

      7#
      发表于 2020-8-21 22:04:14 | 只看該作者
      紅歌經典記憶
      堪比美玉一塊


      QQ|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思童網

      GMT+8, 2025-9-7 21:22 , Processed in 1.125367 second(s), 17 queries .

      Copyright © 2003- 思童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備14009328號-1 Powered by Discuz!

      快速回複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HoME开心激情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