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話接前文。 因反對百官贺寿,被晏殊斥责为轻狂躁进、贪图虚名后,范仲淹不卑不亢,回家便给晏殊修信一封,剖心置腹,以明己志。其中几句正气浩然、掷地有声,颇可显露范公“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襟怀气度,特录如下: 某天拙之效,不以富貴屈其身,不以貧賤移其心。倘進用于時,必有甚于今者,庶幾報公之清舉。如求少言少過自全之士,則滔滔乎天下皆是,何必某之舉也?!——《上資政晏侍郎書》 意思是說,我範仲淹自從蒙您提拔,一心想要爲國盡忠,以不辜負您的知遇之恩。可萬萬沒想到,今日竟因忠言直谏而取怒于您。如果您喜歡遇事緘默不語、只求自保的庸碌之士,這種人一抓一大把,又何必舉薦我呢?! 啧啧,好一番“爲國谏诤、舍我其誰”的忠勇之氣,對比晏殊之明哲保身,高下立判。 正所謂“儒者報國,以言爲先”。此後,範仲淹幹脆再度上疏,打開天窗說亮話,直接要求太後速速還政: 陛下擁扶聖躬,聽斷大政,日月持久。今上皇帝春秋已盛,睿哲明發,握乾綱而歸坤紐,非黃裳之吉象也。豈若保慶壽于長樂,卷收大權,還上真主,以享天下之養?——《乞太後還政奏》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 您老人家掌權太久了,也該交接給皇帝了。以後跳跳廣場舞、練練保健操,做個安享清福的退休老太太,它不香嗎? 此篇猛奏一出,不僅晏殊嚇趴下了,連仁宗皇帝都驚得合不攏嘴: 我去,這話連朕都特麽不敢說哇! 那可不嘛,太後輔政近十年來,這是第一次有人敢于上疏言及還政。 後來,範仲淹因此事官轉外地,依然上疏太後,要求還政、還政、還政!——此所謂“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看到這,部分老謀深算、精通官場厚黑學的讀者,可能要犯嘀咕了: 範仲淹逮著太後這事兒死咬不放,不會是看准了仁宗想親政,以此搞政治投機,間接獻媚皇帝吧? No, no, no,事情不是这样的。 後來太後去世,終于擺脫傀儡身份的仁宗計劃反攻倒算,從前阿谀奉承太後者個個順風倒,爭相到皇帝面前爆太後黑料,以期站隊博好感。 此時,又獨有範仲淹,頂著人格高光逆向操作,語重心長勸誡皇帝: 太後輔政,是受先帝所托,並非師出無名。十多年裏,對您也多有扶持保護之功,後雖有戀權不退之嫌,但也不能因此一處,就抹掉人家所有恩德。 再者,保全太後之聲譽,就是保全聖上和朝廷的聲譽,萬望三思…… 一番入情入理之話,引得仁宗幡然悔悟,避免了一場不必要的政治風波。 你看,對範仲淹來說,其于官場上的一切進退行止,考慮的均非個人得失,而是一心爲公,志在報國。 列位看官要是還不信,那咱們就繼續上論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