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島的葫蘆島 陳紅旗 島,指的是江、湖、海中被水包圍而比大陸要小的一片陸地。我們將海洋中四面環水的小塊陸地稱爲島嶼,其中面積較大的稱爲島,如中國台灣島,面積特別小的稱爲嶼,如廈門鼓浪嶼。所以,只有四面環水才能稱其爲島。 而在遼甯省的西南部卻有一座城市,並不具備島的條件,卻以葫蘆島命名,這裏東與錦州爲鄰,西與河北山海關比連,北與朝陽市接壤,南臨渤海灣,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還是中國東北地區進入關內的重要門戶。 而它不是島,爲什麽稱爲島呢? 這裏有一個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海邊有一個小漁村叫玉皇閣,村中窮苦小夥子于浪在一次打魚時,救了一只海鷗,海鷗爲報答他,爲他送來一顆寶葫蘆籽。來年于浪種出了一個寶葫蘆,可以要什麽來什麽。而村裏的漁霸卻千方百計要把寶葫蘆歸爲己有,但搶到手後,寶葫蘆就一直往大裏和沈裏長,一下子把漁霸的船壓沈了,漁霸也被淹死了,寶葫蘆一直長到了岸上並與玉皇閣接上了頭,形成了一個自東北向西南伸入海中,長約六七裏,其形狀尾大頭小,中間稍窄細,狀似葫蘆的半島。從此,這裏的人們便以葫蘆爲吉祥物,許多年後,在這裏建成了一座素有“城、泉、山、海、島”之美譽的海濱城市——葫蘆島市。 隨著旅遊事業的興起,葫蘆島市在市東北部渤海岸邊的天角山下,建起了一個以博大精深的葫蘆文化和原生態關東民俗文化爲主體內容的旅遊景區。景區擁有50余處景點和40余個娛樂體檢項目,並建有“中國葫蘆文化博物館”、“中國關東民俗博物館”和“葫蘆島城市曆史館”。 有些旅遊景區,真的是不去不知道,一去真奇妙。近期一次葫蘆島之行,確實收獲頗豐。不但知道了葫蘆島名稱的由來,遊覽了葫蘆古鎮的風景,還了解了葫蘆島的傳說和曆史沿革,並加深了對中國葫蘆文化的印象。 葫蘆島原本只是指伸入海中的半島部分,後因水深而建港以後,發生了許多曆史事件而名聲傳播開來。先有張作霖在這裏建校(葫蘆島海軍學校),後有張學良在這裏主持葫蘆島港開工典禮。抗戰勝利後,國共兩黨聯手在葫蘆島遣送日本僑俘,遼沈戰役時,蔣介石親赴葫蘆島督戰等。葫蘆島原歸錦西市(縣級),後來在調整城市布局時,領導再三權衡,覺得葫蘆島有太多的名望,而錦西不如葫蘆島這個名字響亮、光彩,有更多的曆史涵義,所以葫蘆島市應運而生。 中國葫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過去只知道葫蘆在中華民族是最原始的吉祥物,上至百歲老翁下至孩童,都很喜愛,就連書籍和影視節目中也賦于其多種神話功能,其緣由就有很多。 葫蘆在中國有很多種叫法,其中“壺”、“盧”就是當中的兩種。“壺”和“盧”本是兩種盛酒盛飯的器皿,因葫蘆的形狀和用途都與之相似,所以人們便將“壺”與“盧”合成爲一詞“葫蘆”,硬生生將器皿變成了植物,後來也就約定俗成地作爲這種植物的名稱延續下來。 中國古代民間就有以葫蘆等爲多子象征的信仰,好些民族還有起源于葫蘆的神話。在民間傳承的故事中,葫蘆是一種“靈物”,誰擁有了寶葫蘆,便可以想要什麽就有什麽。 每個成熟的葫蘆裏葫蘆籽特別多,枝蔓的“蔓”又與萬諧音,人們就聯想到“子孫萬代,繁茂吉祥”之意,葫蘆諧音“護祿”“福祿”,古人認爲它可以驅災辟邪,祈求幸福。 因爲一個“懸壺濟世”神話的傳說,葫蘆還與救死扶傷的醫生大夫有了美好的故事。傳說中一個神醫,就是把治病救人的神藥,存放在葫蘆中,每當爲人看病,先把葫蘆懸挂于門外,人們便知是神醫來了,而經神醫看過的病人都是藥到病除。很早以前“壺”與“葫”是相通的,所以人們就把懸壺爲人看病的醫生當成濟世救民的神人看待。 千百年來,葫蘆作爲一種吉祥物和觀賞品,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珍藏。在夫妻床頭擺放一只葫蘆,象征著和諧美滿,寓意著夫妻互敬互愛。將葫蘆挂在病者的床尾或放在睡側,可以吸取病人身上的病氣,使其快速好起來。放在健康人身邊,則可以吸取人身上的晦氣,提升運勢。把葫蘆挂在大門外,則有保室內人平安的作用。 如今,人們更喜歡把小葫蘆拿在手中把玩,可以活動手指和手掌上的神經、肌肉,起到按摩穴位、健身養生的功效,隨著時間的推移,手裏的葫蘆會變得潤滑、光亮,更讓人賞心悅目,愛不釋手。 葫蘆島一遊收獲很大,既解了心中疑惑,又學了很多知識,看來旅遊的好處多多,但首先你要是個有心人。願葫蘆的美意能夠護衛葫蘆島的人民永遠幸福美滿。 2021年8月2日
|